红网时刻常德11月25日讯(通讯员 谌雯洁)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疫情防控形势,武陵区芦荻山乡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辖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全乡党员闻令而动、向险而行,聚起一股老、中、青融合、年龄层从“50后”跨到“00后”的红色力量,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线上+线下”“白天+黑夜”,党旗高扬、党徽闪亮,一个个党员,就是一面面旗帜。
闻令而动有速度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芦荻山乡党委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第一时间向全体党员发出倡议,联合团乡委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布志愿者招募令,强化疫情防控志愿服务,160余名党员逆向而行,100余名志愿者主动请缨,火速集结,迅速行动,紧密配合,同时立足乡疫情防控指挥部,组建专班、制定方案、布控布防、政策宣传各项措施有力推进。18个村居将室外屏变“宣传屏”,广播拉响,将“私家车”变“宣传车”,穿梭在芦荻山乡的村头巷尾,巡回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全力以赴跑出抗疫“加速度”。
“宣传车”不间断巡回宣传。
严防死守有力度
武陵区芦荻山乡作为城郊乡,肩负着把守城市东大门的重要职责。全乡辖区内在重要道路交界处设置七个健康服务点,全乡党员尽锐出战,像一颗钉子一样钉在卡点,日夜坚守“入口关”,共画战疫最大“同心圆”。
“最‘远’的距离,最近的爱”。在二广高速连接线桥下,台家铺卡点和石公庙卡点虽只有一桥之隔,这也是芦荻山乡机关党员干部罗功文和女儿罗慧日夜分点坚守、未曾相见的第七天。
“道路卡点管控是疫情传播渠道的一道重要关卡,严格车辆进出管理、司乘人员接受检查,是我们每天24小时必备的课程。”罗功文坚定地说道。他是一名老党员,曾获得过国家级、省级、市级等荣誉,是全乡公认的劳模。本在外办公的他,第一时间回乡请求把自己的名字加到排班表里,一夜之间切换成“防控模式”。
“父亲的脚步就是我前进的方向,现在我的女儿把我和她外公也写进了她的作文里,这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罗慧是一名女子民兵,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因工作需要,她已经无暇照顾。“关键时刻不退缩,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抗击疫情献自己的力量。”这是这对“父女兵”共同的心声。
女儿罗慧在石公庙卡点对车辆和随行人员进行信息查验。
罗功文在台家铺卡点对车辆和随行人员进行信息查验。
守望相助有温度
“谢谢你们,让我们一家人心里的石头都落了地!”近日,芦荻山乡台家铺村委会接到一个求助电话,称自己人在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工作,由于疫情防控原因,已经连续几天没见到自己9岁的独居儿子了,没有手机,无法与孩子取得联系,急的团团转,希望村委会能帮助他。村委会的党员干部立即前往安置小区,第一时间对孩子进行情绪疏导,帮孩子收拾好衣物,并及时安全的将孩子送到家长手里。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全乡党员干部用心用情做好志愿服务,于防控细节中尽显人性温度。在18个村居,各个党员先锋服务点,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尽力保障群众医疗、生活基本需求,畅通绿色通道,为透析病人提前联系医院,为独居老人购买物资,一抹抹志愿红温暖群众心。
台家铺村党员干部送孩子与家人相聚。
党旗飘扬,党员在抗疫一线不断成长。如果说疫情是战场,那么党员同志们便是战士。在芦荻山乡,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勇于担当、心怀家国的抗疫战士,党的“肌体细胞”才能更有活力,党的组织体系才能真正坚不可摧,拥有无穷的力量。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谌雯洁
编辑:李彩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