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喜迎二十大】财政有力度 民生有温度——常德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十年答卷”
2022-10-13 11:41:36 字号:

【喜迎二十大】财政有力度 民生有温度——常德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十年答卷”

10月12日

《常德日报》专版

常德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十年答卷”


图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财政部门紧扣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履行组织收入、支持发展、保障民生、推进改革、加强监管等职能,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贡献了源源不断的财政力量。


图片


风景如画的柳叶湖。

这十年 我们坚守财政职责,财政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克服实体经济整体下行、“营改增”税制改革全面实行、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加力及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等诸多因素影响,实现了财政收入稳步快速增长。2012—2021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06.73亿元增长到203.36亿元,实现了从100亿元到200亿元的跨越,收入总量跃居全省第二,累计完成1582.9亿元,年均增长7.4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54.21亿元增长到604.95亿元,累计完成4675.18亿元,年均增长10.11%。其中,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729.99亿元,年均增长6.3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1021.11亿元,年均增长7.66%。财政收入“蛋糕”的不断做大,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十年 我们坚持服务大局,助推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支持工业主体税源上,市财政累计投入超过37亿元,大力支持常德经开区、常德高新区等国家级园区建设,常德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标准化厂房、“退二进三”、淘汰落后产能、科技创新等,促进了我市工业发展量质齐升。在支持开放发展上,累计投入开放型经济和流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74亿元,重点支持外经外贸、招商引资、商贸流通等工作,在财政资金的助推下,德商恳谈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推介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和“德品出湘”系列展会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6.02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29.58亿美元。


图片


在财政政策的支持下,湖南飞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快速发展。图为“飞沃新能源”车间一角。

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大力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做实“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对财鑫集团注册资本金逐步增加至70亿元,支持其降低费率、做优服务,2021年常德财鑫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主体信用等级认定为AAA级,为全国地州市首家;2012年以来,财鑫集团累计为1.2万户次创业主体提供融资服务金额达1124亿元。2015年,在全省率先出资设立中小微工业企业过桥资金,截至目前已累计办理191笔23.05亿元过桥资金,回收率达到100%,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需求。2017年,出资设立了常德市产业发展基金,截至目前累计投资38家企业,投资金额10.1亿元,带动其他外部机构投资18.67亿元。2018年,积极争取湖南农担在常德设立分公司,累计为3094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业信贷融资担保29.18亿元。2021年成功创建全国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着力优化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供给,相关工作经验被《中国财经报》《湖南日报》等多家媒体推介。


图片


市财政支持城市扩容提质,促进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图为繁华的万达商圈。

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城市扩容提质。市财政筹集资金186亿元,支持全面完成了市城区“三改四化”、海绵城市建设三年试点;通过政府融资、PPP合作、财政补助等方式,支持建成了沅江隧道、朗州大桥、桃花源大桥、“三馆三中心”、老西门、大小河街、德国街等一大批城建、交通、旅游等标志性项目,支持北部新城、城东新区、西部片区、高铁新城等片区开发建设,促进了城市品质的大幅提升。支持交通建设突破发展。通过预算安排、债券资金累计安排常益长高铁线路及站房、南北广场配套项目建设资金64亿元;累计投入12亿元支持拓展航班航线、临时航空口岸建设,成功开通国际包机,桃花源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大关;对县域干线公路、贫困村通水泥路、县域公路危桥改造等项目的奖补资金达18.6亿元,促进城乡交通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畅通了经济发展的“命脉”。

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累计投入17.23亿元,支持推进脱贫攻坚、农村安全饮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品牌创建等,有效支持了农业产业发展,大幅改善了农村面貌,为全市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这十年 我们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坚持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相关支出占市级财政支出比重超过70%。

支持稳就业保就业。市本级累计投入就业专项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资金等8.84亿元;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贴息贷款10.11亿元,发放贴息资金1.06亿元,扶持自主创业6700多人、带动就业6.17万人。


图片


市本级累计投入就业专项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资金等8.84亿元,支持稳就业保就业。图为职业技能大赛现场。

支持社保待遇稳步提标。企业基本养老金实现“18连增”,截至今年8月,市本级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达到2997.3元,比2012年提高100.75%。城乡低保、优抚对象、残疾人两项补贴、计生特扶家庭等财政补助标准稳步提升,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从2012年的246元、105元分别提高到2022年的411元、258元,分别增长67%、145.7%;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从2012年的3600元/年、2000~3300元/年,分别提高到2022年的9525元/年、7628元/年。

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累计投入市江北城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27亿元,支持棚户区改造4.6万户,新建改建公租房(廉租房)1.2万户,老旧小区改造近1万户,累计发放租赁补贴5.4万户、1.6亿元;累计拨付公寓楼安置小区回购资金25亿元,支持建成70个安置小区、2.97万套安置房,为实现住房困难群体和被征拆户“住有所居”提供了坚实保障。

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累计投入10.96亿元重点支持市辖区教育三年攻坚、农村学校建设三年行动、消除大班额、学前教育发展等,促进改善办学条件,市本级新建和改扩建学校52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73万个、学前教育学位1.39万个;累计拨付34.65亿元重点支持打造常德职业教育大学城,支持常德财经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筹)、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职业院校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发展。

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大力支持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筹资28.93亿元支持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一中医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常德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等市直医院建设发展,促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拨付抗疫资金8.04亿元,上解新冠肺炎疫苗款5.9亿元,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提供了坚实保障。

支持文体事业发展。市本级累计投入8130万元支持举办了“百团大赛”、柳叶湖马拉松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赛事活动;投入9150万元支持体育馆提质改造、博物馆陈列布展等文体场馆建设;投入4.18亿元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项目发展,常德丝弦、汉剧高腔、鼓书等传统曲艺获得健康发展,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

这十年 我们坚持强化管理,切实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过紧日子”成为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市财政局坚持以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为主线,从严从紧安排支出,每年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管控压减目标,督促市直各部门严控不必要开支,切实增强财政保重点、兜底线、惠民生能力。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2013年联合有关部门出台《关于厉行节约压减行政支出的通知》以来,先后修订完善了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公务活动用餐等管理办法,扎实推进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三公”经费、“四风”问题等专项整治,市本级“三公”经费支出连续9年实现只减不增。2022年,在连续多年压减一般性支出的基础上,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基本运转保障支出和事业运行类项目经费按上年预算标准再压减10%,其余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压减20%。

深化预算绩效管理,“花钱必问效,问效必问责”形成共识。2013年市财政局开展“绩效管理年”活动,市本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正式拉开帷幕。2015年引入第三方机构,对社会关注度高、金额较大的项目开展第三方独立评价,并创新开展绩效管理专家内部点评,进一步确保了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到2021年底,已累计对市本级140个项目实施重点评价,涉及资金99.68亿元。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借政策的“东风”,我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驶入“快车道”。2019年起预算绩效管理范围扩大到“四本预算”,重点评价项目全部交第三方评价,第三方评价结果全部参考运用到部门预算编制中,近3年通过与部门预算编制结合,累计整合调减财政资金9亿元。2021年,探索启动绩效自评再评价,对86家一级预算单位整体支出和102个项目支出的绩效自评开展财政再评价,有效防止绩效自评“走过场”;对2个重大项目现场评价进行“混编重组”试点,促进“真评、实评”,“谁干事谁花钱、谁主管评价谁、花钱无效要问责”的绩效评价权责机制初步形成。2017—2021年,市本级连续5年荣获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评一等奖。

扎实推进财政改革,现代财政管理体制逐步构建。预算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市本级从2014年起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构建了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提高了预算统筹能力;“零基预算”理念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得以真正启用,2021年上线运行了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管理制度打好基础。财政管理不断规范。政府采购方面,完善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全面启用电子卖场,实现政府采购活动全流程电子化运行。切实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全面取消采购投标(响应)保证金,全面清理备选库、名录库、资格库等供应商库,将面向中小微企业采购预留份额提高至40%,政府采购指标在2021年度营商环境集中评价中排名全省第二。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政府采购合同金额543.8亿元,节约资金43.7亿元。评审管理方面,稳步推进投资评审“管办分离”改革,优化评审流程,理顺职责边界,不断加强项目变更管理,大力推进项目评审“去库存”,评审秩序明显好转。2012年以来,市本级累计完成评审项目1.16万个,评审金额1111亿元,审减金额175亿元,在节约财政资金的同时,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资产管理方面,落实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理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职责,进一步健全资产配置、出租出借等管理制度;切实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规范市级国有金融企业管理,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打下了坚实基础。支出监管机制不断完善。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均实现网上办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落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确保了财政资金第一时间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推进政府会计改革,落实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实施新的政府会计准则;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聚焦重大政策、重大专项开展财政监督,进一步规范了财政权力运行。

鲲鹏展翅凌万里,逐梦扬帆再起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常德财政人重整行装再出发,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持续释放强劲的财政力量!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雷志祥 陈成

编辑:白玲川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