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常德9月28日讯(通讯员 余妍)近年来,桃源县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坚持“三个紧扣”全过程培根铸魂,不断丰富育人实践活动载体,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紧扣“导”,打造“多元课堂”
桃源县广泛引导社会各界力量进学校、进教室,共同参与青少年教育工作,帮助青少年学好课本知识、增长人生见识。支教志愿者打造“七彩课堂”,让孩子们感受生活的多彩。桃源县青禾志愿服务队每年都会组织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20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圆梦工程·七彩假期”暑期关爱少年儿童志愿服务活动,为学生编排了语数外等常规课程和党史、礼仪、书法、音乐、朗诵等特色课程,帮助他们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兴趣爱好。专业志愿者打造“辅助课堂”,让孩子们培养必备的技能。在县文明办的倡导下,县消防救援大队、县应急管理局、县卫健局等部门志愿者作为“特邀讲师”,前往各中小学校开展防溺水、防性侵、火灾逃生、急救等专业实操课程,让他们通过体验学习的方式,增强安全自我防范意识。专业老师打造“教具课堂”,让孩子们埋下科学的种子。全县坚持常态开展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如,佘家坪镇中学张佑桂老师设计的“风的形成演示器”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原理的思考。
桃源县青禾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联合县消防救援大队在龙潭镇教学点开展消防宣传。
紧扣“暖”,打造“多彩童年”
面对桃源劳动力输出多、留守儿童数量多的现状,县文明办联合有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实行物质关心和精神关爱“双管齐下”。物质保障暖“身”。县文明办牵头,县教育局、团县委等部门配合,定期联合开展“大手牵小手 圆你微心愿”志愿服务活动,充分保障留守儿童的基本物质需求。今年累计收集了“想要洋娃娃”“想穿漂亮的裙子”“想要一套文具”等留守儿童微心愿314个,全县82家文明单位的志愿者进行全部认领。情感关怀暖“心”。413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利用节假日,依托农家书屋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留守儿童红色经典阅读实践活动,在志愿者的陪伴引导下,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部分中小学校创新教学方式,增强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系,如,剪市镇中学组建了“沅水童声朗诵团”,让留守儿童经常连线父母,用朗诵架起留守儿童与父母间的“亲子桥”。
桃源县双溪口镇利用寒暑假、周末等节假日,依托农家书屋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红色经典阅读实践活动。
紧扣“育”,打造“多样教育”
在桃源县人民政府的主导下,实施县域整体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家长主育、家校共育、社会同育”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建强线下学习阵地。依托县妇联、县心理学会等社会团体及各级学校,下沉到村(社区),累计建立168所家长学校,其中国家级示范家长学校1所,省级6所,涌现出了一批特色“家长学校”,如,文盛小学根据生源特点指导“隔代家长”,实验幼儿园成立“家长成长学院”引导家长进行体验式学习,杨溪桥镇沙堤村家长学校定期邀请专家举办公益沙龙共享育儿经验等。首创“电商+家庭教育”线上学习平台。依托桃源供销之家APP,创新打造“家乡美”线上平台,开辟家长同学栏目,下设普法同学、平安同学、健康同学、育儿同学四个板块,分别由县司法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卫健局等相关部门提供学习内容。目前,累计8万余名家长成功注册该栏目,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学习全覆盖。打造家庭教育品牌。依托县家庭教育者指导中心精心打造了“家庭教育讲师团送教下基层”“桃爸桃妈公益沙龙”“桃爸桃妈假期作业”等系列家庭教育品牌,形成了全社会重视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其中,“桃爸桃妈公益微课”通过村村响、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推送,传播灵活,受众面大。“桃爸桃妈公益沙龙”针对不同的家长群体举办,进单位、进企业、进社区,广受好评。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余妍
编辑:胡金贵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