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彭浩 胡杨 报道
雾淞沆荡,积雪如盖,层峦起伏,或隐或现,一片银装素裹中,一面红色的旗帜正熠熠生辉……
壶瓶山供电所东方红(电骡子)共产党服务队的队员们正在抢修。
2月8日清晨,连着三日大雪,壶瓶山供电所东方红(电骡子)共产党服务队的队员们一直马不停蹄在巡线和抢修。所长田家赐刚抢修回来,裤脚边沾着泥,便开始忙不停地安排队伍,“多带点干粮,进山了免得饿。”就这样,电骡子们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壶瓶山供电所东方红(电骡子)共产党服务队的队员们正背着工具上山抢修。
故障线路在大山深处。车子越往上走,地上的雪越来越厚,路上覆冰也越来越厚。司机一句“别慌,有防滑链呢!可要坐稳了,这路我们熟着呢!”车子直奔山上。到达石门县南北镇的时候,路上积雪已有一尺厚,路上都是被雪压弯的竹子和树枝,车子被迫停在路边上,抢修人员刚下车,准备人工清理“路障”,便有村民热情的招呼声传来。“你们别担心,我家有个推土机,你们只管上,我给你们开路!”村民付关国开着推土机在前面开路,抢修人员则处理竹子树枝,不到两百米的路程,大家忙着除冰和清理树枝。寒冷的天气里,队员们额头冒出一层一层的汗。
壶瓶山供电所东方红(电骡子)共产党服务队的队员们正在抢修。
来到抢修点附近,车子已经进不去了,大家背上工具,高举着共产党员服务队旗帜步行前进。雪地里,红色旗帜迎风飘扬,分外醒目。山里只有四户人家,大多是年纪大了,不愿意和儿女下山住的。“付嗲,你屋里塔子里好厚的雪啊,我们几个帮你扫扫,你们别摔跤啦!”扫完雪,他们扛着工具继续出发。山里白茫茫的,路也只够一人小心通行,故障点在一个山沟里,倒塌的松树压住了电线,山沟里流淌着融化的雪水,冰冷刺骨,抢修人员站山沟里,鞋子泡在水里,手里不停地锯木头,“一,二,三!使劲拉!”随着压到线路的那段木头掉下来,上面的积雪一下落在抢修人员的身上,瞬间变成了雪人。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合作下,电通了,灯亮了。
壶瓶山供电所东方红(电骡子)共产党服务队的队员们正在清点工具。
回程路上,田家赐惦记着住山里的独居老人伍启义。老人家55岁了,儿子在外面打工,春节没有回家。到时,老人正在劈柴,他们赶忙上去帮忙,好一会儿,门口就摞好一堆柴了。山里水管冻住了,大家看老人家里水缸见底了,又一担担挑水填满,再检查了一遍家里线路。做完这些,老人邀请他们进屋烤火,田家赐脱下鞋子的一瞬间,水流如柱,一挤袜子,水便到处飞溅。“常事了,烤干就行了。”队员们都很淡定。老人拿出几个烤好的红薯塞给抢修人员,大有不接就翻脸的气势,“都是自己种的,又不值钱,你们今天饭都没吃上吧?垫垫肚子!”队员们连连道谢:“谢谢老人家,这还是今天第一口热乎的呢!”“不用谢,你们平时帮好多忙,帮我们带着带那,我们这山里几个老人都记在心里的。”老人眼底湿润。“没事,我们都是党员,帮群众干点事那都是应该的。”
车上,贾海欧连连叹气,田家赐看他好像有心事,便和他说说话,他说,“老早就答应了女儿今天送她去培训班,天公不作美,今天又爽约了。她早上生气地说我不是个好爸爸……但我不仅是她的爸爸,还是一名电力工人啊,这种情况,我作为党员,怎么能不站在前面……”贾海欧有些不知所措。想了想,他还是拨通了家里电话,一声清脆的"爸爸"从手机里传出,贾海欧的手抖了抖说了句:“爸爸对不起你,答应你的事又没做到……”“没关系的爸爸,没电的地方更需要爸爸,我是大孩子了,能理解的,妈妈煮了饭,爸爸快忙完了就回家吃饭。”挂断电话,贾海欧眼底泛起了泪花。
“就算只有四户人家,也要家家光明,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职责。”望着这雪山美景,所长田家赐坚定地说。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彭浩 胡杨
编辑:李彩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