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 记者 黄刚 通讯员 袁芳 常德报道
“陈老师您好,通过您的心理疏导,我现在身体和心理状况好多了,头痛、失眠的症状都没有了,现在又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真的很感谢您。”这条简短却真挚的信息来自于一位曾经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常德籍医护工作者。而她口中的陈老师,就是今天所要讲述的主人翁——常德退役军人、心理咨询师陈帝池。
助人为乐的好学生
大学时候,参加支教。
90后的陈帝池是个地地道道的常德人,从小父母亲就教育他要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助人为乐”的种子打小便根植在他心里。
2010年,陈帝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师范大学,成为一名应用心理系武警国防生。以携笔从戎的方式同时开启了自己的大学、军旅生涯。当年,班里有位来自广西农村的贫困同学小陈,经济拮据。陈帝池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二话不说,把假期做家教挣的零用钱全部拿出来资助给他,目前小陈通过努力成为了武警广西某部的一名军官。
2008年5月,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让国人痛心疾首。灾难过后,很多人都无法从失去家园、亲人的阴影中走出来。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陈帝池深知灾后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对于灾区人民的重要性。于是,在2012年6月,他主动申请加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支教队”,跟随队伍前往汶川担任绵阳县安州区茶坪乡小学心理辅导老师,开展灾后心理疏导工作。“经历了这么大一场灾难,很多当地孩子心理都出现了一些状况,我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能尽早从阴影中走出来,这是一件小事,也是一件难事。”陈帝池回忆说。
疏通心理的好导师
参军后获得了系列荣誉。
大学毕业之后,陈帝池入伍成为了一名现役军官,投身于国防建设。在部队,艰苦紧张的训练生活给官兵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和挑战。“把心理科学渗透到部队的管理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疏导的方法,及时发现并化解官兵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新形势下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客观要求。”说到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陈帝池侃侃而谈。服役期间,他潜心研究写出《武警官兵心理资本结构特征及对策》学术论文,对官兵的心理进行深度剖析,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助力其所属部队一线官兵凝聚意志力、增强战斗力,所在单位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二等功一次,并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与“军事训练先进单位”。
性格内向的士兵小周刚入伍时,面对新环境一直无法适应高压训练,这让本就不多言的小周越发沉默寡言,得知这一情况后,陈帝池综合小周的个人描述,通过整合心理档案资料,从部队发展、个人成长进步等方面,对小周进行了一系列测试与辅导,“家人”般的关心关爱让小周及时调整了心态,逐渐适应了军旅生活。“很多士兵通过心理疏导后,成功移走了‘压心石’,而我能成为他们信任的‘心理盾牌’,这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陈帝池说道。
冲锋陷阵的排头兵
为“新冠”确诊病患做心理疏导。
2020年,陈帝池结束了自己的军旅生涯,退役返乡。同年,“新冠”疫情爆发,常德进入战备状态。陈帝池被邀请加入常德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心理工作组,以“心理技术顾问”的身份进驻“新冠”定点医院(常德市二医院)开展心理抗疫工作,成为了一名“最美逆行者”,冲在抗疫最前线。
在定点医院,陈帝池与心理工作组同事争分夺秒,仅一天时间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心理抗疫工作方案,并积极调动各方资源,用“轻量化”“定制化”的先进工作思路,让抗疫一线心理工作开展得“有实效、有依托、有好评”。“那时候我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下到每间病房,对确诊病患进行心理疏导。”陈帝池回忆道。从部队到地方,身份变了,着装变了,不变的,是他那颗充满包容与爱的滚烫之心。
热衷公益的志愿者
在第四中学开展5.25心理节活动。
如今,陈帝池把积极心理学中“让优秀的人更优秀”的学科思路融入了心理工作,创建了线上心理活动平台,为抗疫一线人员提供了心灵避风港。疫情过去之后,陈帝池不仅主动担任了常德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的公益心理咨询师,为市民提供免费、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还应邀担任了他的初中母校——常德市第四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顾问,利用个人闲暇时间为四中师生提供公益服务,包括心理测评、讲座授课、心理团辅、个案咨询等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支持。
从疆场转战“心理战场”,陈帝池永葆军人本色,用爱心传递文明,用公益温暖社会。用他的话说,帮助他人能使自己感到快乐,奉献社会能让自己实现人生价值,他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继续发光、发热,把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扬光大,把心理健康服务作为终身事业,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人。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黄刚 袁芳
编辑:郑江晖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