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问需百日”行动,了解白衣人民心中所想、现实所需,聚焦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白衣镇组织党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以村为单位赴全镇15000亩藠田下田送清凉。
红网时刻常德6月28日讯(通讯员 陈本坤)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津市市白衣镇紧扣“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创新“原点、矢量、网络”工作法,围绕重点任务下功夫、求实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敞开大门听意见,把准“实践原点”知民所想
群众之事无小事,细微之处见民心。白衣镇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全面落实党政班子成员联点机制,通过开好“小组户主会、乡贤参事会、民情恳谈会”,切实“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截至目前全镇召开屋场恳谈会、座谈会共计127场,参与群众4616人。线上征集和线下座谈“双管齐下”,充分利用覆盖全镇农户的小组农户微信群发起“问需百日”行动,把准经济工作会、党代会等聚集性会议现场倾听党员群众“心中所想”,用活“在外工作人员通讯录”,干部包保征集“在外白衣人”的发展期待和生活需求,收集汇总人民群众意见建议近400个,打破时间限制、空间限制、价值限制,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沉下心来理思路,标清“服务矢量”解民所难
群众的小事,就是党员干部的大事。白衣镇创新清单化、项目化、制度化工作法,分层分级分类理思路、明方向、鼓干劲。对收集来的意见建议分类整合,建立“实践前的建议清单、实践中的问题清单、实践后的评价清单”,将汇总整合后的143个问题、意见和建议列入全镇台账,集中力量解决,确保工作实效。围绕“服务大局”“乡村振兴”“保障民生”“便民利民”“典型引领”五大主题,为31个项目标清时间线、明确责任人,“定方案、定目标、定专班、定举措、定效果”,高效完善“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化路径。对项目外的个性需求制定“一案一策”,建立个性问题专班推进机制、站所包保联合实践机制、项目销号服务“打勾”机制、党群回访再实践机制,让民生服务有温度、志愿引领有深度、实践答卷有力度。
扑下身子抓落实,织密“民生网络”慰民所盼
我为群众办实事,就是办好“心上事”。白衣镇优服务、兴实践、助发展,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聚焦富民产业发展,加紧全省藠果产业强镇和白衣庵溪5A级风景区申报步伐,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打开良好局面。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1000亩白衣镇藠果种植示范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一户一策”建立脱贫户巩固提升方案,确保脱贫不脱政策,分红全覆盖。聚焦经济发展、特殊群体关爱、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摸清底子,集中会商,专项推进,200名留守儿童加入公益课堂项目,吸引300多名妇女参加直播带货、美容化妆就业培训,投入1200多万元完善白衣庵道路提质升级、石板滩集镇黑化改造并增修减速带,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利用小组农户微信群,对于出行不便的村民、困难群众心中所想、现实所需的“微心愿”,随时接受群众点单上门定向办理服务,全镇92平方公里处处布满“志愿红”。充分利用“红色存折”积分制度,在村级产业服务基地建立党员示范岗200个,开展“支部、站所、党员”三级亮承诺,积极推进“两优一先”表彰、“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发放工作,用身边人影响身边人,引领“讲先锋、比实践”新风尚。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陈本坤
编辑:胡金贵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