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常德桃源:田间地头话春耕 党史教育落实处
2021-04-07 15:05:20 字号:

图片4.png

春耕现场。

红网时刻常德通讯员 余妍 报道

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春耕好时节。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常德市桃源县各级党组织、党政机关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落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在“学”上入脑入心,在“干”上担当作为,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春耕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全力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让党旗在春耕一线高高飘扬。

书记挂帅,高位推动

图片1.png

村组干部上门帮。

为解决粮食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难题,桃源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亲自挂帅牵头,把粮食生产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来打。

分片“督”。今年来,全县先后召开1次县委农村工作会和7次专题调度会,安排部署粮食生产工作。采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片督导、联乡镇(街道)县级领导重点督促、“两办”督查室专项督查的方式,推动各乡镇(街道)全面落实早稻生产任务。

分级“包”。建立了县级领导包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干部包村组、村组干部包党员和大户的责任包保体系,加强对粮食生产工作的指导协调,形成了一级包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

分类“带”。实施“151”办点示范行动,即县委书记、县长、县委副书记、分管农业副县长分别领办1个万亩示范片,8个双季稻主产乡镇(街道)联系县级领导分别领办1个五千亩示范片,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分别领办1个千亩示范片,实现三级示范创建全覆盖。

部门服务,多方联动

图片3.png

大棚育秧。

县农业、水利、农经等部门,以及各乡镇(街道)党委全力当好粮农的技术指导、服务管家,让农户种粮更安心、省心。

“送”上解难题。为了解决农户以往靠天吃饭、凭经验耕种的问题,相关部门主动提供技术指导。如,县农业农村局党组组建“党员春耕服务队”开展结对帮扶,294名人员分别负责联系2至3个村,围绕催芽育秧、机耕、机插、机种等开展“保姆式”跟踪服务;马鬃岭镇党委开通“春耕热线”,针对性地解答春耕生产问题,目前电话指导30余人次,解决春耕生产问题97个。

“保”上下功夫。正值春耕春管的关键期,农资需求旺盛,相关部门积极为农户筹备安全、优质农资,保障农资供应。如,农业部门提前与农资公司对接,采购早稻种子410吨、化肥1.8万吨、育秧盘600万张、农膜2900吨;浔阳街道党工委为农户免费提供常规稻种谷3.5万斤、杂交稻4000斤、软盘25万个;剪市镇党委为农户免费提供地膜2700公斤,强氯精2.3万包。

“帮”上动真格。面对部分农户家中留守劳动力不足、粮食生产人手不够的现状,乡镇(街道)党(工)委坚持以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等活动搭台,唱好服务群众、助力粮农之戏。如,三阳港镇党委将主题党日设在田间地头,义务制作了1.5万余根竹弓,满足了60亩集中育秧秧田需要;剪市镇党委机关干部化身“田间干部”,帮助群众开展春耕生产。

党员带头,示范带动

图片2.png

党员们签下承诺书。

充分利用党员在群众中带动作用强、示范效果好的优势,组织党员农户带头耕种、宣传,营造种粮好氛围。

带头“种”。广大党员农户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单改双”、流转耕地。如,马鬃岭镇75岁老党员钟元魁退休不退耕,承包了组里近70亩田种植双季稻;漆河镇党员种粮大户王爱国带领合作社成员发展粮食面积3321亩,做到了流转耕地粮食生产功能区应种尽种,获评省级大户。

亲身“说”。具有代表性的党员种田大户现身说法,为身边农户算好种粮经济账,宣传引导其他农户搞好粮食生产。如,夷望溪镇仙人溪村党员农户王秀英在屋场会上分享了自己的种粮心得,还宣传了治理耕地抛荒等政策;茶庵铺镇莫望溪村党员农户谢先文的私家车变身“宣传车”,宣传“十个讲清楚”。

现场“教”。广大党员种粮大户带头采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和生产模式耕作,积极推广科学可行的种植经验。如,全县种粮大户和现代农机合作社骨干,开展了早稻有序抛秧机育秧及机抛秧现场培训演示;浔阳街道党员农户向登登为周边农户现场教学机械耕种,践行了党员的初心使命和大户的责任担当。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余妍

编辑:郑江晖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