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常德: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 让贫困群众搬出新希望过上好日子
2020-12-18 10:01:12 字号:

常德: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  让贫困群众搬出新希望过上好日子

红网时刻常德12月17日讯(通讯员 常发改)近年来,常德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决策部署,聚焦“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目标,全力以赴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目前,累计投入资金33.5亿元,建成住房10910套,36037名搬迁群众全部入住,拆旧复垦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覆盖率、后续帮扶措施覆盖率均达到100%。

坚持齐抓共管,搬走群众“穷窝子”

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推动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强化制度引领,压实搬迁责任。建立并落实易地扶贫搬迁“一把手”负责制、联席会议制度,督促指导各区县制定县级易地扶贫搬迁方案,将搬迁任务、帮扶措施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乡镇和个人。

针对搬迁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后制定联点包片工作制度、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工作方案、“十项保障措施”、结余资金使用方案、产业扶贫专项行动方案等多项保障制度,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据可循、有序推进。

强化标准引领,明确搬迁对象。严格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搬迁标准,综合考虑土地贫瘠、环境脆弱、灾害多发、位置偏远等脱贫困难地区,通过贫困群众申请、村委会初审公示、乡镇政府审核、县级审定等环节,科学确定搬迁对象。全市抽调1000多名干部,集中下乡入村对明确的“四类人员”进行核实清理,共核减9686人,让符合条件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条件的一户不进。

强化规划引领,划定搬迁区域。以方便群众、科学布局为原则,统筹考虑安置点的路水电网讯等基础设施和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重点在县城、小城镇、中心村、产业园区和旅游景点等地科学规划选址。全市搬迁人口集中安置4086户,其中依托中心村安置占73%,依托乡镇和县城安置占21.9%,依托旅游景区、产业园区安置占5.1%,为安置区后续发展创造基础条件。

坚持新居共建,打造群众“新院子”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安置点,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切实做到“软”“硬”兼顾,让贫困群众“乐意搬、搬得出”。

狠抓配套完善。聚焦集中安置区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问题,按照“保障基本、缺啥补啥”的原则,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生产生活设施,每个安置区都有配套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特别是贴心考虑搬迁群众生活习惯和日常所需,共配备平价购物商店128个,规划建设菜地800多亩,大幅改善了安置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狠抓服务保障。积极整合各区县公共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文化场所120多个,组织开展文体活动800余次,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针对搬迁居民对人际交往、环境、安全等方面的顾虑和担忧,定期以励志报告会、先进人物宣讲会、感恩宣讲会等方式开展心理疏导,全面加强物业管理、治安维稳、卫生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切实增强搬迁群众安全感。

狠抓质量管理。对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房屋质量、资金使用、社区管理、后续帮扶开展3轮自查自纠,组织各区县开展“三排查”“三签字”工作,进行入户排查、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排查、县级管理排查,发现问题当面进行交办,要求限期整改,目前发现的2078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坚持发展共谋,充实群众“钱袋子”

坚决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因地制宜加大后续扶持力度,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整合涉农资金10多亿元,立足安置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特色旅游、特色加工等“名优特新”产业,搬迁对象中发展特色产业占比达24.4%。将易地扶贫搬迁与金融产业扶贫政策有机融合,落实产业扶贫小额贷款、“分贷统还”等政策,有效解决搬迁区域产业发展资金问题。

鼓励企业在安置区附近建立扶贫车间、帮扶工厂等,帮助搬迁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共发展扶贫车间57个,吸纳搬迁群众就业1095人。强化就业扶持力度,用好用足创业培训、场地免租、税费减免等政策。大力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开展就业扶贫百日攻坚行动,发布招聘会30余次、工作岗位3778个,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搬迁家庭9128户均实现至少有一人就业,帮助搬迁群众稳定增收。

对于搬迁贫困户原有宅基地建设用地,利用增减挂钩指标流转交易,为搬迁群众创造更高收益。全市每户有土地流转收益的安置区达到54个,为搬迁户创造收益150万。组织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统一经营搬迁户原承包的耕地、草场、山林,建立租赁联结、股份联结、订单联结等多种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企业盈利。

坚持治理共商,温暖群众“心窝子”

大力推行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工作,对安置区域进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和谐社区。

推进德治树新风。积极开展传统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宣传实践活动,组织搬迁群众中的老党员、老知识分子、老同志成立“三老工作队”,对日常道德争议等情况进行规劝,依托“卫生家庭、文明家庭、文明小区、脱贫光荣户”等评选活动,引导搬迁群众进一步摒弃陈规陋习、树立良好风尚。推进法治正社风。

运用大数据、网格化等手段加强社会治理,依托法律服务中心、援助中心推进警务进社区和法律顾问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安置区治安防控、治安巡逻、法律咨询等工作,安置区治安环境明显改善,群众法治观念不断增强。推进自治纯民风。指导安置区建立完善公共卫生、邻里互助、勤俭节约等文明公约,充分发挥搬迁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宣传、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主体作用。

在全市137个安置区推行“管委会加一长五员”(楼栋长、协调员、消防员、安全员、宣传员、保洁员)管理模式,实现搬迁群众管理全覆盖、教育全覆盖、宣传全覆盖、服务全覆盖。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常发改

编辑:李彩虹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