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常德12月14日讯(通讯员 滕倩 杨金蕾)走进津市市新洲镇长岭村,放眼望去,整洁宽敞的路面,洁净如新的农家小院,乡情悠悠,民风习习,一张张存折,一户户村规民约牌,一个个村民说事墙正将津市乡村打造成澧水边上最美的“桃花源”。
端上“积分碗”
“鲁伢子,屋角可要仔细点搞卫生哟!”“俺可比姐姐搞得好,严阿姨都说要给俺在爱心存折上记大大的功!”童言童语,满溢童趣,年仅5岁的新洲镇小学生鲁泓杰和8岁的黄新蓉正在爱心存折志愿者的带领下帮助身患残疾,行动不便的新洲镇长岭村村民彭思炳打扫庭院卫生,除杂草、扫地、归类分装垃圾、两个小家伙忙得不亦乐乎。
大小志愿者齐献“爱心”。
往日只有在城区才能看到的志愿服务如何在乡村生了根,发了芽?这一切还要从津市市各乡镇、涉农街道自主炮制的“积分碗”说起。为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高质量推进乡村治理试点体系建设,津市市以全域打造绿色村庄、培育红色头雁、实践公益服务来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创新引入了市场激励手段,建立了绿色存折、红色存折、爱心存折三类积分治理模式,通过科学设置积分标准、细化积分评议流程、合理释放积分弹性,大范围地吸纳了新农人、返乡创业人才等多元主体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进一步将村民的日常行为由传统的舆论评议监督转化成了可视化、可量化的数据指标评议体系,目前绿色存折在全域51个村居中持有率达95%以上,红色存折持有人数也占农村总党员人数的95%以上,爱心存折吸纳志愿者人数逾两千人,在环境保护、矛盾调解、政策宣传、村组建设、应急救助、助老爱幼等各项事件中处处可见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身影,真正实现了“小积分”撬动乡村“大治理”。
黄新蓉与鲁泓杰记录劳动成果。
拿上“文明筷”
“原来村民只要有问题就喜欢扎堆跑到村里反映,现在有了村民说事这个渠道,加上有威望的干部出面,有事大家就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商量,大小事情在家门口就能达成一致解决。”毛里湖花桥村村民郭德楚说。
屋场协商“说事”。
村民说事是今年以来津市市毛里湖镇花桥村自主探索的一条高效治理方式,以快速找到问题、准确化解问题、好坏大家评说为说事原则,在村级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路显眼处等合理设置说事墙,便于让忙于农事的村民们能第一时间留言倾吐“苦水”,由各片组村民小组长以日为单位对说事墙的“留言”进行核实采集并报村镇知悉,村镇负责干部根据一事一议一果一评的“说”事制度,联合政法干警、驻村法律顾问等以地气化的屋场协商、法治夜话形式进行“说事”,凡“说事”必由村民到场商议表决,“说过”的事必有执行结果且公示于说事墙内,“说完”的事必在10日内进行群众满意度回访,对群众满意度普遍较低的“说事”需反工,重新核实情况后15日内择期重说,力求达到村民满意为止,此外,为丰富说事内容,加强“说事”的双向约束力,“说事”还并汇了村规民约,以上墙“说事”的晒里子方式晒出家风家训、好人好事红黑榜,让群众以“照镜子”式的自我监督来净化乡风文明,切实让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都拿上了一双文明“筷”。
吃上“精神粮”
“现在大家都讲文明,乡里风气好,教育也起来了,去年俺们村里还出了湖南省的文科状元!村里按照村规民约的规定还奖了钱,现在娃娃们都知道要努力读书!”津市市毛里湖镇樟树村村支书欧高平说。
村村规民约进村。
在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津市市各乡镇、涉农街道在发展农产、农旅优势助力村民奔小康的路上不忘念好“治理经”,以三类存折、两项制度为化解基层治理困境的金钥匙,坚持自治为主,德治教化,法治护航,正确采取激励措施,给村民们补足了“精神粮”。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滕倩 杨金蕾
编辑:李彩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