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雪域高原上洁白的哈达——常德一医麻醉科医生雷奇援藏手记
2020-11-18 10:22:56 字号:

雪域高原上洁白的哈达——常德一医麻醉科医生雷奇援藏手记

红网时刻常德11月18日讯(通讯员 雷奇)位于西藏南部的山南地区隆子县是常德市的对口支援县。今年4月,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雷奇医生成为对口援藏团队中的一员,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援藏帮扶工作。援藏期间他写下了这篇手记。

【初到海拔4000米的隆子】

2020年4月24日我启程出发,从常德桃花源机场起飞,途经成都转机,到达西藏拉萨贡嘎机场时,已是晚上十一点多。室外刺骨的寒风夹杂着稀疏的雪花扑面而来,气温只有零度左右。亲自来接我的闫振升副院长(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援藏干部,骨科副主任医师、西藏隆子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早已在机场出口翘首等待。看到他热情的笑容,我心里涌起一阵暖意。

7f049e53ef5a42ba8a7148c462b75c95.jpg

抵达拉萨贡嘎机场。

再经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临时休息地点山南市区已过凌晨一点。简单休憩一晚,我们又马不停蹄继续赶路,高原上起起伏伏的公路,犹如画下的五线谱,好似我忐忑不安的心情。翻越过两座海拔五千米的高山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对口支援的目的地——隆子县人民医院。

来之前,这里的环境和气候让我担心会产生明显的高原反应,但到达后,自我感觉还不错,测了血氧饱和度有88%,是正常反应,只吸了下氧气稍作缓解。隆子县人民医院的旦增副院长亲自给我安排了简单干净、宽敞舒适的住处,又告诉了我工作的地方和食堂的位置,步行只需十分钟,走之前旦增副院长还特意检查了一遍电灯、热水器等能正常使用后才放心离开。

到医院报到,本想尽早进入工作状态,却发现目前这里因为天气寒冷的原因手术量并不多。我向麻醉科江村主任咨询目前麻醉科已经开展的项目和新计划的项目等工作,以便做到心中有数,方便今后的工作安排。

【麻醉难度创新高 无痛胃镜受热捧】

然而到岗后不久的一天,节奏缓慢而平静的工作模式被打破。凌晨三点多,我突然接到手术室紧急电话,一名4岁手外伤患儿需急诊手术。自隆子县人民医院建院以来,隆子县人民医院外科医生及麻醉科的医生从未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给这么小的患者做过手术及全身麻醉,难度可想而知。我顾不上缺氧疲惫的感受,立马赶往医院。路上我的大脑急速运转着,基于自己平时积累的麻醉理论及掌握的临床操作技能,结合高原小儿的特殊生理病理特点,迅速制定了一整套的麻醉预案。仔细评估患儿病情、细致做好全麻准备后,我从患儿的麻醉诱导、插管、维持、复苏全程给予悉心指导与调控,整个手术麻醉过程非常顺利,术后患儿苏醒平稳,各项情况良好。这是到目前为止,该院麻醉科成功实施的手术麻醉当中年龄最小的病例,极大鼓舞了隆子县人民医院麻醉手术室团队的信心。

1db15492b49d44dd9659339ffdb3fb7e.jpg

正在为4岁患儿进行全身麻醉。

我来之前,隆子县人民医院还没有开展无痛胃镜,普通胃镜也才开展不久。为了尽快将我院的先进医疗技术服务于藏族同胞,我详细了解了现有的相关设备后,积极和负责人沟通筹划,终于成功实施了第一例无痛胃镜检查,又一次开创了隆子县人民医院在医疗领域的先河,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援藏医疗卫生人员在藏族同胞中的声誉。这一新技术的开展,将解除众多隆子百姓做普通胃镜的痛苦,这也让隆子县人民医院成为了整个西藏山南市首家开展无痛胃镜的县级医院。隆子县县委的领导也慕名而来亲自进行了体验,并为我们无痛胃镜技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连连称赞。

ca84da4292b34a4d89bfe9a5dfa9b7b7.jpg

正在为一名胃出血患者实施无痛胃镜。

【心系患儿连夜转诊 握手言谢藏汉情深】

一天晚上九点多,120送来一名因车祸造成重度颅脑外伤的8岁男孩,这里没有神经外科专科医生,更别说开颅的手术条件了。接诊人员立即请我会诊是否紧急插管,我仔细查看了患儿病情,患儿虽然一侧瞳孔已变大,但呼吸暂时平稳,血氧在吸氧条件下能维持在95%左右,如果插管的话,一是这里没有呼吸机维持,二是插管对患儿刺激强烈,容易加重颅内出血,最终决定暂不插管,立即转往上级医院,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同时根据病情做好随时插管的准备。

转诊急危重症患者势在必行,也是我作为援藏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主动请缨,整理好插管的物品,随转运车出发前往上级医院。

bb7b910b23be42adb574d9116daf28cb.jpg

正在深夜转运危重患者。

转运患者要翻越两座五千米海拔的高山,路况复杂弯道多,气候变化无常,夜间行车更需要小心谨慎。隆子十点多的夜晚很清冷,氧气越发稀薄,山路十八弯,一路上就像坐过山车,从不晕车的我居然晕吐了。可当看到孩子稚气的面容,我顿时又精神起来,坐直了身子,视线在监护仪和患儿的面容间来回切换,心情也跟着生命体征数字的升降而起伏。

历经两个半小时的颠簸盘旋,终于到达山南市人民医院,患儿途中发作了几次癫痫,都被很好地控制住了。和工作人员做好了交接,我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发现厚厚的棉服下居然汗湿了。让我无比感动的是孩子的父亲,虽然不怎么会说汉语,却走到我身边紧握我的双手,眼含泪水生涩地对我说“谢谢”……

【期待再回隆子】

藏区高寒、缺氧、紫外线强烈,走同样的路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做同样的工作需要更多准备,生同样的病也许面临的更多是死亡。环境虽然恶劣,但我从不后悔此次援藏之行,因为这里有和谐的医患关系带给我感动,也有同事们的细心关照让我暖心。

由于处于低氧环境,我有一段时间晚上睡眠不是很好,经常半夜憋闷而醒。偶然和身为援藏队队长的闫振升副院长闲聊说起,他立即给急诊科主任打电话说明了我的情况,急诊科扎西罗布主任亲自开车把一个大氧气瓶送到我的住处,并告诉我有困难可以直接找他,这些点点滴滴的感动汇成了我心底的暖洋。

16c32dd910f94f32b23d0aef0290ab55.jpg

与闫振升副院长在亚堆扎拉山合影。

770fc44ac7e44c86821d40f2bcd99e7e.jpg

隆子县边珍院长正为我们援藏医务人员献上洁白的哈达。

援藏期间,每当看到藏族老乡们淳朴的笑容,收到真诚的感谢及洁白的哈达时,我的心情是激动的,所有的辛苦也都烟消云散了。

行走在清澈的隆子河旁,奔赴在崎岖的雪域之乡,肩负组织的重托,无愧心中的向往。蔚蓝的隆子天空那朵朵白云就像圣洁的哈达,表达着藏汉人民深厚的情谊。半年的时间虽短,可留给我的回忆和感慨却是我以前都不曾有过的。如果有机会,我还要来隆子继续援藏,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更多的藏族同胞,在这片雪域高原挥洒热情,书写生命的价值!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雷奇

编辑:李彩虹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