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常德10月21日讯(通讯员 黄晓炎 贺斌)金秋时节,湖南常德一派丰收景象。常德市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因地制宜扶助扶贫点村经济发展,税惠政策、项目引进、消费扶贫……“税动力”有力推进扶贫点村脱贫攻坚,村民点赞日子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美。
税收优惠助力“扶贫车间”
每天早上8点30分,常德市汉寿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邱东阳都会准时来到常德市圣迪服装有限公司上班。圣迪服装有限公司地处汉寿县聂家桥乡堤北社区,作为该公司扶贫车间的一名工人,能够在家门口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邱东阳挺知足:“每天可以裁400多件衣服,一个月下来可以拿到4000元左右!”
堤北社区也是国家税务总局常德市税务局的扶贫点村。2019年,税务部门协同社区一道,帮助建立了圣迪服装有限公司的就业扶贫车间。刚开始,公司对于许多实际的业务操作不是很熟悉,税务局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讲解政策、辅导申报。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主要接外贸订单的圣迪服装公司海外订单锐减80%,该公司负责人心急如焚。正在这时,税务部门的税费优惠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谈起税务部门支持“扶贫车间”的发展,该公司董事长许尔财有说不完的话:“税务部门是公司的‘娘家人’!今年受疫情影响,公司发展步履维艰,税务局不仅主动上门为我们宣传疫情期间的税费优惠政策,还通过微信对我们‘一对一’远程辅导,为我们落实了共计100多万元的税费优惠,还为我们介绍了‘银税互动’,盘活了企业发展资金,切实减轻了我们的负担,增强了我们做大做强‘扶贫车间’的信心。”
如今的堤北社区,干净整洁的水泥路四通八达,错落有致的绿化带苍翠欲滴,疏通一新的沟渠绿水清澈。2017年,堤北社区顺利脱贫摘帽,2019年还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现在社区条件这么好,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顾家两不误!”邱东阳感到日子“真带劲”。
税务干部深入扶贫车间调研。
驻村工作队引来“大养殖场”
在外打工多年的常德市石门县新铺镇千斤塔村村民岳成林,今年选择留在村里,决定新建牛舍养殖肉牛:“村里正在建3个大养殖场,以后人流量增加,产品有销路,我得赶紧多养几头牛,发个小财。”岳成林所说的“大养殖场”,是市县两级税务部门重点推进的扶贫项目,包括正大集团一个生态养殖项目、上市公司湘佳牧业两个标准化养殖基地。
而搁在几年前,千斤塔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14000亩山林,2200亩耕地,还有满山光秃秃的石头,几任村干部先后带领村民发展种植业,可石头缝里能长出什么好作物?种柑橘,石漠化土地阻碍了产业发展;种油菜、玉米、水稻等作物,产量也不高。2015年,村里人均纯收入仅1500元左右。
2016年,税务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万厚林带领工作队入驻千斤塔村后,决心从石漠化这个最难拔的“穷根子”着手,将“治石”与“治贫”相结合。这名曾经的全国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一如既往发扬他的实干作风,帮村里建起5个集中供水点,安装净水设备。生活环境改善了,他又琢磨着如何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发展生态养殖。
通过多方奔走,税务工作队协助村里找企业、跑部门、办理环评等手续,正大集团、湘佳牧业养殖项目先后落地千斤塔村,正大集团生态养殖项目可年出栏生猪近4万头;湘佳牧业养殖基地可年出栏生猪近4万头、出笼肉鸡500万羽。
在产业的带动下,2017年,千斤塔村成功摘掉贫困帽子。2019年,村里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8999元,今年预计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
驻村税务干部和村民拉家常。
“消费扶贫”解难农产品滞销
“阳光玫瑰都熟透了,好甜!”这是常德津市市药山镇新湖村村民齐少桂的葡萄园,园里异常热闹,30多名税务干部一边采摘,一边不忘美美地照张照片,发个朋友圈:新湖村的葡萄熟了,大家快来采摘!
新湖村是税务部门的扶贫点村。近年来,在税务部门的帮助下,新湖村村民大力发展葡萄、果桑、蚕桑等果树种植产业,逐步建立起“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模式。为了帮助村民提高产量,税务部门多次联合蚕桑协会举办农业产业技术培训班,结合当地主导产业种植、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种植技术支持。
税务干部陶卫东作为扶贫专干长期驻村帮扶。驻村期间,村里农户种植的葡萄、桑葚、草莓先后成熟,但因为疫情影响,农副产品一度滞销。陶卫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第一时间通过朋友圈发布了消息,并将相关情况向局里汇了报。了解情况后,税务部门立即组织开展“精准帮扶 消费扶贫”活动,先后几次组织税务干部采买新湖村的农副产品,着实帮助村民解了燃眉之急。
村民齐少桂种植的阳光玫瑰葡萄又大又圆,晶莹剔透,有了以往消费扶贫的经验,经扶贫工作队朋友圈转发,不到一个星期便销售一空。“谢谢你们,眼看着辛辛苦苦种的东西都快要坏了,你们不仅帮助摘下来,还帮忙卖完了。”新湖村党支部书记郑向军向陶卫东竖起大拇指,心里的感激话儿说不尽。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 黄晓炎 贺斌
编辑:李彩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