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新闻特写丨常德津市:守楼人老王
2020-02-10 16:46:10 字号:

红网时刻常德2月10日讯(通讯员 杨金蕾 卓伶俐)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涌现了一个又一个小人物,他们普通平凡,貌似不值一提,却爆发了他们自己最大的能量。

“喂,老刘啊,今天你和家人身体状况怎么样?有没有外出过?”“老傅啊,我马上给你来送口罩。”每天,襄阳街街道机关大院内都能听到街道退休老党员王河清同志的声音。

65岁的王河清是襄阳街街道办事处的老干部,2016年接受返聘后,一直从事街道的信访工作,处理1998年以来的积案,干部群众都亲切地称呼他“老王”。有着4年信访工作经验的他,对辖区内每家每户的情况几乎了若指掌,在街道拉响疫情警报的第一时间,他主动请缨加入抗“疫”队伍,志愿成为机关院落的特殊“健康管家”。街道领导心疼他,怕他这么大把年纪没办法适应这么高强度的工作,王河清掷地有声,“这份工作只有我能上!没有谁会比我更了解这栋居民楼。”

一个红色头盔

“廖大爷,我是老王,先祝你新年快乐,我是你今后的健康管家,现在我这边要记录你的一些数据。”五层楼、四个单元,一大早王河清戴着红头盔爬楼梯,上下不少于20次,挨家挨户敲门询问,同时详细地为他们讲解疫情防护知识。光这38户81居民,王河清就花了整整两天才摸清每家每户的“底细”。

此后,每天早上七点,他戴着红头盔,早早地站在院落门口,一个体温枪、一本蓝色台账、一支笔、一部电话,一守就是10个小时。过往的小区居民只要看见那熟悉的红头盔,就知道那是他们小区的“健康管家”老王。

51.png

老王给过往居民测体温。

戴红头盔是王河清自己想到的点子,据了解,小区原本是有门卫的,为了让小区居民一眼就认出自己,王河清特意从家里翻出了红头盔戴上。“这个头盔既能保暖又能防护,而且红色的又很显眼。”

一本蓝色台账

“老尹,是我老王,今天继续问你的情况啊,没有出去吧?没有发热呢?你那个武汉回来的女儿情况如何?”每天下午四点是他定时给33户退休老干部打电话询问情况的时间,这几天他已经打了700多个电话,内容主要涉及老干部是否出常德、是否发热、被居家隔离的对象解除日期等详细信息,所有询问结果他都仔细记在他的蓝色台账上。

王河清将小区内的居民划分为甲乙丙丁四类监测人群分门别类记录在这本蓝色台账上,甲类是湖北、武汉返津人员,乙类是与武汉、湖北人接触过的人员,丙类是其他地方返津人员;丁类是小区一般人员。

一周下来,台账上被写得密密麻麻,详细记录着每类人的出入人员姓名、身体状况、去向详细记录,出入时间登记精确到几时几分。老王不仅台账管得严,小区进出口管的更严。有一次市领导一行6人要进院督查,王河清把他们拦了下来,给他们一个一个测量体温,体温无异常才能入院。他的认真负责连市领导都忍不住点赞。“一刻也不能放松,一个人也不能漏掉。”面对称赞,王河清如是说。

52.png

老王在记录台账。

戴着红头盔,拿着一支笔和蓝色台账,王河清空暇时还会一家一户上门为居家隔离对象测量体温。市工商局退休干部廖某岳母今年95岁,长年卧床休息,因年前与武汉回来重孙子见过一面,要求居家隔离至2月6日。虽居家隔离期满,王河清仍担心老人身体,坚持每天上门测体温并做好记录,并将老人身体状况及时转达给其家人。

53.png

老王给老人测体温。

一盏黄色灯光

2月5日深夜,值班的同志透过值班室的黄色灯光看到那熟悉的红头盔,在一边吃着泡面一边低头看着什么,走近一看是老王在翻看登记册,整理一天的记录。当问起他怎么还没回家,老王咧着嘴回答说:“我最近都睡在这儿,这样大家有什么事情,一声喊我就能听见;加上现在疫情紧张,我每天都与外地返乡人员接触,不想给街坊邻居带去困扰”。据了解,自王河清接手“健康管家”工作后,一直睡在值班室,没有回家留宿,连午饭也都是等同事在食堂吃完基本没人了才去就餐,值班室已然成了他的第二个“家”。襄阳街社区工作人员提着两箱方便面、一箱牛奶慰问王河清,老王收下后主动分享给门卫,“你晚上也辛苦了。”据了解,王河清还发起倡议,联系辖区多家企业,筹集捐款4000元。

88岁老退休干部赵大生心疼老王一直住在值班室,担心他晚上睡觉时会受凉,特意为他送去火炉。送去时,赵大生正巧看见老王在泡方便面当晚餐,当即邀请他去自己家吃饭,并提出帮其送烤火被取暖。老王立刻拒绝了他的好意,“一是现在不能串门,二是我接触了太多外地返津居民,不能给你带来麻烦”。事后,赵大生便不时为老王送来热饭、水果等。

“放心!我身体好!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是这些事情只要需要我,我随喊随到,一定完成好!”奋战在防疫一线的襄阳街街道办事处退休干部王河清戴着红头盔,在岗位上站里。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杨金蕾 卓伶俐

编辑:白玲川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