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缴存职工提供智能、高效、安全的“智慧公积金”服务,帮助群众切实解决住房问题,是住房公积金从业者的初心和使命。笔者深入探讨了建设“智慧公积金”的必要性,对目前常德市“智慧公积金”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剖析与介绍,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不足,明确了下一步改进的方向。
一、守初心,我们肩负建设“智慧公积金”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能方便、快捷地运用住房公积金制度妥善解决好住房问题,就是我们公积金人的奋斗目标。
打造“智慧公积金”是公积金人的初心使命。2013年10月3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单位在第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智慧公积金”概念。相关网站以“住房公积金管理向智慧型应用服务转变”,“住房公积金提供智慧服务,未来有望面向个人”报道了智慧公积金内涵,“智慧公积金”概念迅速传播。“智慧公积金”是在智慧城市建设大背景下住房公积金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其智慧性表现在业务智慧性、服务智慧性、管理智慧性和先进技术的深入应用。“智慧公积金”体现了公积金领域丰富的人文关怀,随着时代的发展,打造业务、服务、管理优质的“智慧公积金”成为必然趋势。
打造“智慧公积金”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践行“建设智慧常德,造福全市人民”的口号,常德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一个平台、六大应用”,即常德云计算中心、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及地理空间框架、智慧城管、智能交通、数字防控、综合治税、社会治理网格化综合信息平台六大系统。智慧城市是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挖掘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的城市形态。2016年,常德被列为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从实际效果看,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在城市交通、医疗、政务管理等领域取得广泛成果。近段,常德市结合智慧建设新成果,大力推行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一件事一次办”专项行动,住房公积金服务机构作为业务窗口单位,已被纳入其中,通过不断改进工作流程与方法,提升了服务效能。
打造“智慧公积金”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1999年,常德市住房公积金制度开始运行,目前全市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已达26万余名。缴存职工都是在职员工,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往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往往需要抽空请假到服务大厅办理。若业务办理流程复杂、资料繁琐、所需时间长,必然不能满足缴存职工的需求。传统业务办理主要依靠人工受理、审核、复核、查档等,人工进行资料甄别和业务办理只能在工作时间办理,与缴存职工的工作时间冲突。因此,许多缴存职工迫切希望能尽可能地快捷方便地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建设“智慧公积金”成为人心所盼。
二、担使命,我们不断丰富“智慧公积金”的内涵
把人民群众当成我们的亲人,换位思考,就能制定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科学服务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公积金”将会囊括越来越多的内容。
持续完善“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能办好所有业务,这是住房公积金中心对服务空间维度上的自我要求,也是“智慧公积金”的基本要求。2013年起,常德市住房公积金业务开始实行一站式服务,公积金窗口、委托银行、担保公司、房管部门联合办公,市民可以在住房公积金服务大厅办理好缴存、提取、贷款业务。近年,常德市住房公积金“一站式服务”内容不断扩充。特别是去年来,中心加强了与不动产登记中心的业务合作,为缴存职工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办理预抵押手续提供了绿色通道,极大地方便了借款人。此外,中心今年还全面推出了“组合贷款”业务,实行一窗式受理,即借款人只需向住房公积金中心提供申请资料,就可以办理组合贷款业务,无须向商业银行重复提交,同样能获得商业贷款,既精简了资料,又节省了业务办理时间,获得了缴存职工的一致好评。
全面实现“最多跑一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是“智慧公积金”对于服务时间维度的核心要求。中心积极与不动产登记中心、公安、民政部门联网,通过网络直接查询产权登记信息、房产交易信息真伪、借款人个人身份信息、婚姻信息,实行业务办理“容缺受理”,群众无需提供相关材料,服务效能大幅提升,切实做好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以常德公积金官网、12329热线、短信平台、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微博“六位一体”的互联网智慧服务平台,让群众不出门就能办事。如今,住房公积金缴存及部分提取业务实现了网上或手机办理,客户根本“不用跑”。贷款业务和提取业务全面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网上办理的单位业务已经达到了70%以上,全市3490家单位共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办理公积金业务超过15万笔,这是传统服务窗口申报无法想象的量。中心还与“我的常德”联网,缴存职工可通过“我的常德”APP查看自己的住房公积金账户情况。
大力推行“群众0负担”。中心牢牢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要求,瞄准缴存职工提交业务申请资料时的“难点”、“堵点”,大力推行针对群众0收费、0负担。中心实行电子档案管理,大幅减少了纸质档案规模,归档调阅更为便利。在业务办理过程中,严格执行五项规定: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凡是能通过个人有效证件、凭证办理的,一律不得要求申请人额外提供证明材料;凡是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一律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供证明材料;凡是能用已有其他有效材料替代的,一律不得要求申请人额外提供证明材料;凡是能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获取的证明,由工作人员自主查验,一律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今年8月底,中心出台了业务新规:在办理住房公积金提取、贷款等业务时,只需缴存职工提供材料原件进行核验,不再要求提供复印件,工作人员会将申请材料原料当场拍照并分类上传至业务系统。新规实施以后,截至9月底,仅直属管理部就有1893名缴存职工从中受益,大大节约了缴存职工办理业务的时间和资金成本。近年来,中心还取消了个人抵押担保费,改由中心支付。新房、二手房均采用不动产发票定价,不再需要评估报告,节省了借款人的评估费用支出。中心诠释“服务缴存职工,造福千家万户”初心使命的暖心举措,获得了缴存职工的广泛好评。
三、找差距,我们深入查找“智慧公积金”的不足
“智慧公积金”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心在建设“智慧公积金”方面与一些发达城市和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
认识上存在不足。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智慧公积金”的内涵越来越广。我们对新事物的思想认知和更新速度还存在局限性,对群众呼声还缺乏快速有效沟通的渠道、对互联网技术的适应和熟练操作仍缺乏深入了解,对“智慧公积金”的理解停留在较浅层次。有时仍专注于埋头苦干业务,却在高角度、宽视野思考住房公积金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还存在思想偏差。
人力上存在不足。中心的人才结构较为传统,多为金融、财务类专业人才,对互联网、信息技术、消费者心理学等方面的人才储备较少,“智慧公积金”的建设一直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欠缺专业团队与统一规划。完成全国统一的公积金业务系统双贯标就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建设好“智慧公积金”尚需更多的人力资源支撑。
技术上存在不足。要打通公积金与其它业务涉及部门的信息共享是个难题,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信息共享还停留在较为滞后的阶段,系统数据库离完善还有一定距离。设立或优化通讯接口、实现信息共享秒查、互相访问等都还存在较大的障碍。如何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共享,是“智慧公积金”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四、抓落实,我们明确打造“智慧公积金”的方向
牢记为民服务是宗旨,打造“智慧公积金”是手段。“智慧公积金”没有既定的框框条条,只有一条检验标准,就是是否让群众满意。只有真正心系群众,才能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建设好“智慧公积金”,从而让住房公积金制度拥有更强的生命力。
提高思想认识。一是提高政治意识。我们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主题教育工作,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到工作中,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将打造“智慧公积金”、提升群众满意度作为实现公积金人初心与使命的重要任务来抓。让“服务缴存职工,造福千家万户”的宗旨扎根中心每个角落,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深入每名干部职工的内心,让“优质、高效、便捷” 服务贯穿服务窗口的每个流程。二是提高廉洁意识。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廉洁办事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利益观,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对待个人利益,正确对待个人得失,始终加强党性修养,清廉自守,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智慧公积金”建设将使服务越来越透明、便捷、安全,在业务办理层面,彻底堵死索拿卡要的空间。三是提高服务意识。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为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设立,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资金管理与服务机构。中心从业人员应当围绕“服务缴存职工,造福千家万户”的宗旨,继续推行标准化服务,为缴存职工提供更多创新型、智能型服务。
培养复合人才。一是加强中心内部人才培养。要设计并建设好“智慧公积金”,欠缺信息技术或者业务知识其中任何一项都难以实现,必须让业务与技术融会贯通、完美衔接。中心要科学制定复合型人才培养、交流计划,促进业务精英了解信息技术知识,督促信息技术人员知悉业务办理,以便更好地融合业务与信息技术。二是借鉴公积金行业先进经验。中心要根据业务需要,结合干部职工个人能力与特色,进行定向培养和人才储备,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多与发达地区公积金中心交流,提升干部职工建设“智慧公积金”的能力。三是学习金融机构及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高新技术。中心还要借鉴金融机构、微信支付、支付宝等互联网服务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通过邀请他们讲课、定向引进专业人才等方式,将“智慧公积金”建设做到既高屋建瓴,又精雕细节;既融会贯通,又独具特色,让公积金的服务细致贴心。
打通信息壁垒。一是做好与相关业务数据部门联网。构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数据资源体系,打通各部门信息系统,推动信息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共用,实施“互联网十政务服务”等信息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是建设“智慧公积金”的助推器。目前,浙江率先实现了全省信息联查,常德公积金要借鉴好“他山之石”,借助常德市“智慧常德”建设成果,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推动部门信息联动,打破数据壁垒。争取全面实现身份信息、婚姻信息、不动产信息全国联查。二是做好与全国公积金行业信息联网。全国住房公积金行业信息平台已实现部分数据共享和归集账户转移接续,我们要在住建部的指导下让更多数据能通过网络查询,更多住房公积金业务能实现异地申请、办理,让缴存职工在全国各地都能享受到住房公积金提供的优质服务,让“一站式、少跑腿、高满意”走进千家万户。三是做好与先进互联网企业数据联网。中心要主动加强与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的沟通联系,通过企业大数据了解借款人征信(如芝麻信用分)、消费习惯等,作为借款审批的辅助参考信息,防控风险。另可借助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便捷功能:如微信、支付宝的身份认证功能及支付功能强大,有助于缴存职工通过网络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业务。力求逐步实现刷脸认证客户身份、数据通过互联网采集,最大限度减少办事群众的时间成本和资料提供负担。
“智慧公积金”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秉承“尚德、奉公、厚积、精进”的中心精神,进一步夯实为民服务意识,让住房公积金服务越来越贴心、群众越来越满意。
(作者常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组书记)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梅宏
编辑:朱志姣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