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乡县安兴村村道整洁,房屋整齐。
红网时刻记者 黄刚 安乡报道
初冬时节,寒意侵袭。但常德市安乡县安兴大地,却处处呈现着干事创业的热情和争相抢收的冲劲。
在安乡县安兴村蔬菜种植基地,等待装货的大货车已在路边等候,一箱箱蔬菜正有序打包装运,村民们在广袤的田间采摘蔬菜,运输车辆在田埂边呼啸而过……
“目前我们村已经流转土地10000多亩,在家的劳动力几乎全部参与,按照‘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运行,富了村民,撑起了扶贫产业链。”安兴村党支部书记刘四清说,“这还带动100多户贫困户300多人就业增收,安兴村现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将完成脱贫86户。”
近年来,安乡县安兴村积极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发展壮大扶贫产业。从产业、就业、培训、帮扶、服务等几个方面着手,按照一户一策制定后续产业扶贫方案,“挪穷窝”“换穷貌”与“拔穷根”“改穷业”并举,切实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打造龙头,示范带动发展
蔬菜装箱。
村民正在为蔬菜装箱。
产业扶贫已成为安乡安兴村发展的一个“法宝”,狠抓产业发展也成为村支两委考虑的头等大事。
安兴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4户、260人。为落实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根据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原则,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安兴村把产业扶贫作为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村委会牵头,绿蔬园蔬菜产业合作社及县财政局共同参与,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户、五保户及特困老党员实行产业扶贫。
“现在,菜薹的销量很好,价格也很好,这一满车价值达到了20多万元,像这样的,一天要运出去5到8大车。”安兴村治安主任陈爱武告诉记者。
2014年,安兴村由村委会组织村民分批与绿蔬园蔬菜专业合作社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流转形式分为全年流转与季节性流转。
“通过土地流转,村民不仅能根据土地面积收取租金,还解决了50岁至70岁留守村民的劳动力过剩问题,让这部分无法出远门打工的村民可以在合作社做事挣钱,而季节性流转则彻底解决了全村土地闲置问题。”陈爱武介绍,“目前我们村没有一亩土地抛荒。”
“合作社+农户”模式的推行让不少村民受益。“譬如种植菜薹,合作社向贫困农民免费提供种苗、肥料和技术,然后以每斤按照市场价收购,敞开收购农民种植的菜薹。”绿蔬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安兴村基地经理说,一季平均每亩可获利8000至10000元,最少的也能挣5000元。
“现在平均每天有400人在田间工作,不少人还是从外乡招聘的。”说起村里最大的变化,陈爱武说,“每家每户生活水平提高了,再也不是天天打牌闲逛,而是比着看哪家挣的钱多,村风村貌明显变好了。”
授人以渔,提高产业技能
农民在蔬菜地忙碌。
蔬菜丰收,农民露出笑脸。
产业扶贫关键在于开对“药方子”,帮助贫困户选准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贫困户,成为了享受产业发展红利的重点照顾人群。对在家有劳动能力及部分劳动能力的对象进行产业扶贫,由村委会和绿蔬园蔬菜合作社,无偿为扶持对象提供种子、药物、肥料及栽培管理技术;所有种植面积抗早排渍由村里全程负责,并为扶持对象提供种植面积的翻耕费用与土地租金。
有序流转土地,积极报名“打工”,主动要求入社,那段岁月成为安兴村最热的话题。刘大妈是在蔬菜基地务工的其中一户贫困户,今年50岁的她,家里因病致贫,只有她一个人挣钱,两个孩子和一个没有劳动力的丈夫等着她照顾。她家距离蔬菜基地只有一百多米。有了这一份稳定的收入,刘某一家的生活蒸蒸日上。
正在采收的村民刘大妈笑着告诉记者:“原来家里没有稳定收入,种的稻谷油菜只够自己吃,现在我家土地流转来建蔬菜基地,加上村里给了我两亩多地方自己种蔬菜,平时清闲时就在基地打工,每天100元的工资,离家近又方便照看孩子,心里很踏实。”
据初步统计,通过产业扶贫,贫困户每年平均每户可创收8298元。“我们不能只是让贫困老百姓有饭吃,还要他们有一技之长,让他们能够尽量富裕起来。”安兴村工作人员朱建刚告诉记者,今年村里还组织全村有需求的老百姓,开展了两次技能培训。
产业兴旺,脱贫致富加快
蔬菜基地旁,为贫困搬迁户新修的房屋整齐并立。
为贫困搬迁户新修的房屋。
当前的安兴村正紧扣城乡融合发展主线,优化美丽环境,发展美丽经济,传承美丽人文,着力打造富而美、安而康的美丽都市乡村新格局,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群众生活品质,把安兴村打造成一个全域风景的大花园。
“我们还在积极与合作社沟通,新修一座蔬菜深加工厂房,延长产业链,提高蔬菜附加值,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刘四清告诉记者,在致富的路上,努力让全村人都跟上,一个也不许掉队。
目前,村支两委还对整个村子进行了规划,产业方面分为蔬菜基地片区、水产养殖基地片区、果木片区。积极修建沿河风光带,打造一个钓鱼亲水平台,建几家农家乐。让岸绿水清、景色宜人的田园画卷永远留在身边。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黄刚
编辑:郑江晖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