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常德经开区:挺起常德工业的脊梁
2019-10-16 16:52:11 字号:

红网时刻10月16日综合(常德日报记者文斌 通讯员 罗勇)7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瞬,对于常德经开区来说却是意义非凡。70年间,常德经开区从普通的乡村,发展为领跑常德工业发展的主力军。

新中国成立之后,原常德地委、行署将工业投入重点放在德山,常德七一机械厂、常德棉纺厂等一批企业应运而生。原常德市(现武陵区)也把德山作为工业基地,先后开办了常德阀门厂、洞庭制药厂等多家企业。上世纪60年代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常德纺织机械厂、水电八局常德基地等国有企业落户德山。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些老牌国有企业撑起常德工业的一片天,它们为常德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以往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被打破。1992年的春天,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深圳之后,全国各地春潮涌动。1992年5月28日,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德山经济科技开发区(以下简称德山开发区)。7月28日,德山开发区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

发展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桃林路、善卷路、枉水二桥项目迅速上马,不到一年时间“两路一桥”全线贯通,1993年5月即交付使用。1995年10月,国内最大的生活用纸生产企业“恒安纸业”落户德山开发区。

德山开发区的基础建设初具规模,一批老企业坚定了扎根德山的信心,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开始瞄向这块风水宝地。1996年,省政府正式将德山开发区列入全省6大重点开发区。

改革开放初期,德山的老牌国有企业撑起常德工业的大半江山。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国有企业变得步履艰难。2000年开始,德山的国有企业经历过了改制的阵痛,重新恢复了生机与活力。通过改制盘活了存量企业,德山开发区轻装上阵,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倾斜,在开发区内组建高新技术工业园,用政策“洼地”换投资“洼地”。

2010年6月,常德经开区的史册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德山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开区,定名为“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

进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方阵,常德经开区驶入快速发展车道。市委、市政府对经开区倾注了更多的希望,在政策上给予了更多的扶持。

围绕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常德经开区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综合配套和产业承载能力日益提升,目前已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150万平方米。经开区着力构建“3+2”产业体系,(即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食品、新能源新材料三个主导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商贸物流两个特色产业),在招商引资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2018年,常德经开区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好较快发展。全年完成技工贸总收入918亿元,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45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9亿元。常德经开区将按照“争当区域性产业发展排头兵、新时代园区转型领跑者”的发展定位,加快建设新德山,努力实现新作为,全面开创园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一个开发区,就是一座城市的未来,70年斗转星移,常德经开区经历了沧桑巨变。我们坚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常德经开区一定会在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征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常德经开区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文斌 通讯员 罗勇

编辑:姚晓雅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