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常德革命老区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一块英雄的土地,一块风起云涌的土地,一块群星闪耀的土地。早在1922年至1935年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开展党的建设,组织群众运动,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工农政权,常德老一辈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负重致远,许多人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近日,常德市民政局联合红网常德站等多家媒体,走进沅澧大地革命老区,寻访革命遗迹,感受如今红色土地的新变化,体验老区人民的新生活,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南乡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
县党史办领导讲解南乡起义。
南乡起义革命烈士用过的遗物
南乡起义烈士墓。
红网时刻 记者 黄刚 通讯员 王磊 常德报道
6月的石门夹山镇,满目苍翠,绿树成林。在这片红色土地上,91年前,600多位南乡起义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永远地倒在了这块土地上。在这里,一批一批的进步青年、共产党员,挺起了民族的脊梁,熔铸了时代的丰碑。
近日,记者跟随共产党人革命先辈的印记,走进了曾经南乡起义的主要活动地方,来到了夹山镇汉丰村,踏寻先烈事迹。
根据贺龙等指示,到南乡开辟革命根据地。
石门南乡起义是年关暴动后,石门县委领导的又一起大规模的武装斗争。
发动年关暴动时,石门县委就派委员袁任远潜往南乡,以教书为名,恢复和建立基层党组织,组织和训练了600多名区乡游击队员,暗地里制造刀矛,准备起义。
1928年2月下旬,贺龙、周逸群等途经石门南乡回桑植,在得知秘密筹划武装起义后,当即在张海涛家召开南乡党员会议,指示抓紧发动群众,开辟革命根据地。湘西特委为尽快发动起义,先后派蔡以忱、陈昌厚、郭天明到石门南乡指导。
南乡起义首先在寺垭铺打响第一枪。1928年5月初,石门反动当局把魔爪伸向南乡,大肆捕捉“暴徒”。5月5日,8名县警备队员带着共产党员名单,来到花薮寺垭铺捉人罚款。袁任远得知,立即召开会议,决定趁机起义。
时任石门县县委委员的袁任远就在这里的“崇秀寺”组织创建了湘西工农红军第四支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成立了游击队、农民协会、儿童团,反暴除霸、退租减押,气势磅礴、威震湘西,形成了以太浮山为中心、时近百日的武装割据,国民党湖南省反动当局调集正规军和石门、慈利、临澧、桃源等县团防武装,近万人分割包围南乡。
我军民众众志成城,英勇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南乡起义宣告失败,敌人疯狂报复,烧杀抢掠,疯狂屠杀,杀害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90多人。南乡起义历时108天,幸存下来的多位游击队员,在陈坤山、张三烈等人的带领下,投奔了贺龙的红军队伍。为革命发展磨砺了人才,积累了经验。
发挥革命老区优势,打造宜居宜业新夹山。
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在这里一直流传,家住汉丰村,朱传佳烈士的后代朱泽和和其他烈士的后辈们,始终坚守在这片热土上。
得知记者们要来现场采访,朱泽和以及革命先烈后辈们,头一天,朱泽和就和其他人对纪念碑周边环境进行了大范围清扫。“平常我们也会定时轮流清理周边杂物。”
“当年,我们得知这里要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我就和其他的烈士后人一起,将土地进行了平整,提前移走了170多株柑橘树。”朱泽和告诉记者,当年他更是免费当了多天的义务工人,帮助纪念碑的修建清扫等工作。
近年来,夹山镇利用自身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整合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初步形成了以汉丰江家湾为代表的民俗旅游基地,以崇秀寺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基地,以杨坪一组、浮坪合欢果园为代表的农耕文化体验基地。累计投资100余万元对南乡起义策源地崇秀寺进行修缮,崇秀寺正逐步发展成为石门县乃至周边县市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乡村旅游产业呈现点线连片多点开花的良好发展态势,有力推进了夹山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黄 刚 王磊
编辑:黄刚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