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
湘莲义卖的现场。
“绿岛蓝湾”助力产业扶贫。
红网时刻记者 李彩虹 津市报道
津市是全省59个非贫困县之一,有贫困村11个、贫困人口5558人。虽然津市是非贫困地区,工业基础较好,农业人口较少,贫困程度不深,但津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施好精准策,力求高质量,积极探索推进非贫困县市的精准扶贫和全面小康之路,取得了较大成效。
截至2018年底,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底,全市除兜底保障外的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2016年至2018年,津市市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市,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全面小康先进县市。
分类施策,厘清脱贫路径扶产业。
津市按照常德市委市政府开展“厘清脱贫路径”行动的部署,户分三大类,以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为基础、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分类制定“脱贫套餐”。
每个套餐必须明确一项产业帮扶措施,让有劳力户都有脱贫致富的门路,让弱劳力户尽可能获得稳定收入,让无劳力户也能通过合作入股等方式获得收入。
杨坝垱村于2017年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各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都在向着良好的态势稳步推进,这其中少不了绿岛蓝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绿岛蓝湾)的一份功劳。
罗鉴远,一位从杨坝垱村走出来的优秀企业家,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和时代号召,2014年,罗鉴远放弃了优越创业环境的深圳,回到家乡投资开发伸展到毛里湖湖心的一千多亩荒山岗,建设生态农业产业园。他希望把这里建设成为绿色的小岛、蓝蓝的港湾,成为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经过几年的努力,因“忧贫”而诞生的绿岛蓝湾,成了“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津市市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截至今年,已有至少18名贫困户签订了劳务用工合同,实现了常年“在家门口打工”的梦想。才30多岁的张新平,两口子都有智障,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家里还年迈的父母和正在读书的孩子。尽管到哪儿打工都没人要,但绿岛蓝湾还是把他们两口子列为优先保证用工的对象,并包销其所有农产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罗鉴远深知,输血式扶贫,只能解一时之急,要让乡亲们真正实现脱贫,必须以产业作支撑。
围绕这个理念和思路,公司主导成立了“绿岛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主导特色高效环保农产品开发。合作社首批吸纳社员55户138人,其中贫困户38户102人,以土地托管、劳力入股等方式合作经营。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集绿色果蔬种植、采摘捕捞等体验式旅游、加工销售包装一体化服务的特色产业园区,每年为社员提供务工工资及红利50多万元。
老党员彭高华,是负责组织一些老弱病残到公司务工的领头人,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俺这些原来只能吃闲饭的人,现在经常有小工搞,一天也能搞一百多块,真是福气!
目前,绿岛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全村68户195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入社,杨坝垱村仅有三户贫困户未脱贫;针对这3户5人,合作社今年年底的分红更是少不了,除了政策保障,更要以产业兜底来确保年底顺利脱贫。
融合发展,实行三链联动扶产业。
津市市以工业立市,在高新区带动下推进三产融合,引进了健康食品产业园、米粉产业园,培育了食用菌、油茶、小食品等一批特色扶贫产业。
津市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积极推行“四跟四走”模式,实施人才链、项目链、产业链“三链联动”,大力发展扶贫产业。近年来,全市整合产业项目200多个,投入资金2亿多元,建立食用菌、水果、蔬菜、水产、苗木花卉、茶油、休闲旅游等扶贫产业基地180多个,带动了1117户3774人脱贫。
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公司+贫困户”“公司+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等帮带模式,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每年都主办“丰收节”“腊八节”“年货节”等农民节会活动,不断激发贫困户发展动力;出台就业创业补贴政策,1417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在全市范围内选树环境整治、文明家风、勤劳致富等方面的典型50多个,有效解决了等靠要问题。
2019年,津市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委、常德市委会议精神以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精准脱贫、不落一人”要求,落实“三大保障”,推进“三项重点工作”,防范“三种风险”,完善“三项机制”,确保完成800人的减贫任务。
来源:红网
作者:李彩虹
编辑:李彩虹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