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推动常德高质量发展,4月22日至26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德睿率常德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市和浙江省嘉兴市、桐庐县、安吉县学习考察。通过进城市、访企业、走农村,看现场、听介绍、问情况,沪浙发展的大思路、建设的大手笔、改革的大突破、城乡的大变化,让人大开眼界、大为震撼,深受启迪、深受教益,为常德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一、印象沪浙
这次沪浙之行,两地历史人文的厚度、对外开放的广度、产业发展的高度、城乡建设的亮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红色的沪浙。上海、浙江作为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红色是最鲜艳的底色。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瞻仰红色遗址,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一段段红色的历史,一幅幅红色的画面,一件件红色的文物,把我们拉回那段红色岁月,深深感受党的初心和使命,感受共产党人的热血和担当,感受“红船”精神的伟大和崇高,让我们接受了一次精神和灵魂的洗礼。
2.创新的沪浙。此行沪浙,两地干部群众思想之活跃、改革创新力度之大、政府职能转变之快,让人印象深刻、大感震撼、深受启迪。位于浦东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刀阔斧开展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创造多个载入改革史册的“全国第一”,设立中国第一个保税区,诞生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发布中国第一张负面清单,建立中国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形成近200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浙江省同样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坚定不移实施“八八战略”,创造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两山”理论深入人心,“最多跑一次”全国闻名,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全国样板,互联网经济更是引领时代潮流。
3.转型的沪浙。近年来,沪浙坚持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正在从“速度领跑”向“质量领先”华丽转变。考察中我们拜访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上海真兰仪表科技公司、中通快递、中交上海航道局和杭州智见控股集团,亲眼目睹园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企业“机器换人”“空间换地”,正在科技创新、产学研结合、产业转型升级、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上阔步前行。中通快递坚持以转型增效为主线,运用新科技,投入新装备,拓展产业链,构建生态圈,短短10多年就发展成全国一流的综合物流服务品牌企业,营业收入近200亿元,净利润40多亿元。
4.发达的沪浙。作为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发展成果的沉淀,铸就高度发达的沪浙。两地交通出行快捷,基础设施完善,城乡环境优越,经济实力雄厚。嘉兴市陆地面积只有391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60万,2018年GDP超4800亿元,人均GDP超13万元,财政总收入近9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500亿元,税收收入占比高达91%。浙西地区经济实力第一强县桐庐,被誉为“中国民营快递之乡”,去年GDP近400亿元,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30亿元大关,整个县城规划科学、高楼林立,市场繁荣、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环境宜居,与一些地级市相比毫不逊色。
5.美丽的沪浙。穿行沪浙大地,感受最深的是城乡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到处散发着美丽与自信,超高颜值让人由衷赞叹。桐庐县芦茨村、茆坪村、石舍村和安吉县余村村、大竹园村,农村更像景区,家园更像公园,生活更像度假,完全是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芦茨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交通区位条件,打造浙江首个乡村慢生活体验区,村内山清水秀,步步皆风景,处处如画卷,家家发展民宿经济,户户开起农家乐,游客往来如梭,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两山”理论发源地余村村,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持续开展村庄整治,淘汰重污染企业,转型发展休闲旅游,村民人均收入高达4.5万元,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二、感悟沪浙
沪浙的发展成就令人惊叹,沪浙的成功经验弥足珍贵。看沪浙,想常德,有几方面值得总结借鉴:
1.牢记使命是根本。沪浙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之地,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是深入骨髓、浸入灵魂。与沪浙干部交流,最大的感受就是信念坚定、思想解放、求真务实,对中央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领会到位、态度坚决、措施得力,有一股使命必达的精气神。只要是看准的事,只要是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就甩开膀子干,有困难踏平困难,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障碍扫除障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很多事情,我们还在争论能不能干、可不可干,等政策、找依据的时候,人家早干在前、走在前、出成果了。思想差距是最大的差距,观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成就常德的事业,关键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关键在解放思想、苦干实干,只有思想的大解放、作风的大转变、工作的大落实,才能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跨越。
2.产业发展是基础。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沪浙城市繁荣、乡村靓丽、百姓富裕的背后,最关键是有产业支撑。没有产业这根主骨架支撑,沪浙华丽的外衣就穿不出来。浙江省嘉兴市培育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八大主导产业,拥有上市公司54家,仅数字经济产值就高达1300亿元。有了厚实的家底,嘉兴的基础建设、城市提质、民生改善等自然就有底气。安吉县的大竹园村,从原先经济薄弱村到如今年收入超百万村,最关键还是发展生态旅游经济。相比之下,常德最大的短板还是在产业,最大的希望也是在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工业,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是常德发展最根本的任务。只要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发展现代产业,很多“不可能”就会成为“可能”,沪浙的今天就一定是我们的明天。
3.制度创新是法宝。沪浙两地的成功经验,关键在创新,核心就是制度创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是靠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监管、政府管理等四大制度创新,以1/10的面积创造浦东新区3/4的生产总值、70%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以1/50的面积创造上海市1/4的生产总值、40%的外贸进出口总额。浙江省的制度创新也响誉全国,“最多跑一次”改革成为全国样板,极大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也极大促进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没有有效的制度体系作保障,常德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就无从谈起。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制度创新这个关键问题,对准焦距、找准穴位,补齐短板、加固底板,以制度创新推动改革发展。
4.动能转换是机遇。中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旧动能转换已是大势所趋。沪浙作为东部发达地区,新旧动能转换已是风起云涌,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产业的趋势十分明显。此行我们拜访多家企业,很多都在谋求转型,都在“腾笼换鸟”。别人腾笼换出来的“鸟”,可能培育成我们的“金凤凰”。这是巨大的机遇,把握住了,常德发展就会大步向前。关键是如何把握?如何“迎”得来、“接”得了、“安”得住?这就要我们立足地方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开动脑筋,善于借势,持续用力,想办法把潜在机遇转化为项目实体,把区位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实现常德发展的新跨越。
5.绿色生态是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桐庐县和安吉县的美丽乡村,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就是最好的例证,让我们深切感悟到“两山”理论的真理力量。常德作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绿水青山是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绿色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只要我们树牢正确政绩观,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就一定能让沅澧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发展更好、人民更幸福。
三、对标沪浙
学习目的在于应用。沪浙之行启示良多,关键是要对标先进、找准差距,认真鉴别、合理吸收,做到因地制宜、为我所用。
1.在政治引领上开创新境界。政治上清醒坚定,行动上才会自觉主动。推动常德高质量发展,首要的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发扬“红船”精神,筑牢信念之魂、力量之源。一是发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勇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敢于探索开拓、先行先试、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善于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对发展进行再审视、再认识,以大思路、大手笔、大气魄谋划发展、推进工作。二是发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该做的事,哪怕困难再多,殚精竭虑也要干;该负的责,哪怕分量再重,咬紧牙关也要扛;该闯的关,哪怕压力再大,顶着压力也要闯。三是发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始终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把工作效果好不好、是不是真心为民做事、群众认不认可作为最终衡量标准。
2.在解放思想上提升新高度。只有思想上的“破冰”,才能带动行动上的“突围”。学习对标沪浙,必须在破立并举中提升思想新高度。一是破因循守旧思想,立改革创新意识。不创新、不改革就要落后,改革创新慢了也会落后。要坚决从传统思维、陈旧观念、惯性模式中解放出来,不能捧着“老黄历”、翻着“老本本”、循着“老惯例”。要牢牢抓住改革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大力推动创新引领,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高地。二是破封闭狭隘思想,立开放合作意识。经济全球化时代,哪里的市场活力迸发,哪里的“大门”敞得更开,投资和项目往往就会去哪里。要牢固树立开放意识,不能眼界狭窄、目光短浅,不能以邻为壑、自我封闭。要敞开胸怀、拥抱世界,打开大门、外引内联,借力打力、互利共赢,做好做实“开放强市”这篇文章。三是破安于现状思想,立开拓奋进意识。发展怕就怕自我陶醉、不思进取,怕就怕只守旧摊、不创新业,怕就怕小富即安、小成即满。要跳出“心理舒适区”,做好打大仗、打硬仗、打苦仗的准备,主动想事、谋事、干事、成事,在产业发展、园区提质、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民生实事等各个方面开拓新局,推动常德发展克难奋进、行稳致远。四是破等靠要思想,立主动作为意识。不能总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不能总是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不能总是等待观望、坐等政策。只要不违反中央和省委规定、法律法规不禁止的,只要是发展有需要、基层有呼声、人民有要求的,只要是别的市州能做、常德自己能定的,就要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闯出一片新天地、试出一条新路子、干出一个新未来。
3.在把握机遇上迈出新步伐。机遇抓住了就是黄金,抓不住就是流水。常德正处于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跳出常德看常德,打开“德眼”看天下,站在全省乃至全国大格局中发现机遇、把握机遇、用好机遇。一是抢抓国家战略机遇。要抢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部崛起带来的新机遇,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全面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深度合作,引进一批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二是抢抓宏观政策机遇。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聚焦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三大攻坚战等重点领域,深入系统研究最新国家宏观政策,既执行好禁止性条款,又研究透支持性条文,精准有效做好对接工作,争取更多融入到国家和省里的政策中去,尽可能把文件中的红利、发展的动能,变成老百姓手中的实惠。三是抢抓动能转换机遇。要抓住东部地区“腾笼换鸟”的黄金期,主动“找”上门、“贴”上去、“迎”回来,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有效嫁接、深度融合;要把握产业变革的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态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积蓄新的发展动能,推动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4.在壮大产业上实现新突破。产业是立市之本、富民之源,要坚定不移实施产业立市三年行动计划。一是强化产业谋划。设立产业发展研究院,广纳政界、学界、商界专业人才,专门研究产业政策、规划产业园区、策划产业项目,全面提升产业研究、项目包装水平。二是壮大产业集群。进一步明晰园区产业定位和产业特色,引导各园区明确主攻方向,有针对性地建链补链强链,吸引更多上下游关联企业、配套项目落户,不断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三是建强产业阵地。推动园区去行政化、趋市场化,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探索设立一批特色园、园中园,引进有实力有经验的园区运营商,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四是推进产城融合。完善园区水电路、教卫住、文购娱等设施,配备生活小区、大型超市、影院、宾馆、学校、医院、健身娱乐中心,把园区建成景区、产业集聚区、城市核心区、高档生活区。
5.在乡村振兴上探索新路径。全面践行“两山”理论,探索走出具有常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全面摸清全市农村家底,编制出台乡村振兴总体和专项规划,明确需要重点建设的中心村、全面整治的保留村、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村和特色村,实行分类指导,体现农村特色。二是做好办点示范。办好乡村振兴“4+9”示范片的同时,选取有特色有条件有基础的乡村,按照“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模式,引入市场化运营商负责农村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村集体、村民以土地和宅基地入股分红。三是突出生态治理。学习借鉴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探索“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鼓励开展房前屋后、沟渠路旁、空隙地段植树种花种草活动,全面整治农村乱搭乱建行为,扮靓农村“颜值”。四是强化产业支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行差异化的产业发展,鼓励发展“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对于城镇周边的农村,鼓励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农村电商;对旅游区和生态资源丰富的农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对平原和湖区的农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对生态脆弱的农村,坚持保护为主,留白未来。五是建设文明乡风。整理挖掘乡村民俗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立好村规民约,总结好家规家训,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家风好家训”等评选表彰,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六是培育农村人才。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产业留人,鼓励引导乡贤、大学生回乡创业,对优秀创业项目给予金融信贷、土地流转等方面政策支持,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
6.在招商引资上构建新机制。要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构建招商新机制,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和实效。一是打造招商平台。除用好用活德商恳谈会等固定平台外,立足常德资源禀赋、重点产业和比较优势,创新策划一批大型综合性招商和专题投资促进推介活动,更多地推介优势产业和合作项目。二是创新招商形式。建立由商会、协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等组成的招商人才库,尝试“企业主体、多元参与、市场运作”的市场化招商,加强与商协会、专业机构、实体企业、社会引资人的合作,推行委托招商、商会招商、行业招商,由业内人干业内事,提高专业化、精准化水平。三是完善招商政策。只要在政策允许和法定权限范围内,要舍得给政策、舍得给支持、舍得给激励,加大税费减免、要素保障、资金奖励等方面力度,对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实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对成功引进和推动项目落地建设的招商团队兑现绩效激励,特别是对体制内招商人员也要实行激励政策,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四是建强招商队伍。优化招商队伍配置,综合运用社会公开选聘、体制内遴选抽调、挂职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充实常德驻北京、上海、深圳产业招商服务中心力量,打造一支“熟悉产业经济、掌握投资政策、通晓商务惯例、精通项目谈判”的精干招商队伍。
7.在优化环境上厚植新优势。要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胆识,坚决破除各类瓶颈障碍,栽好常德的“梧桐树”。一是加快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重点精简企业开办、投资项目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流程和环节,最大限度下放行政审批权限,减少不必要的中介服务事项,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功夫跑审批。二是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学习借鉴上海“一网通办”和浙江“最多跑一次”经验,结合常德智慧党建、智慧城市建设,扩大网上服务事项,拓展网上服务方式,加快实现“一网通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三是加快推进口岸建设。大力推进“对接自贸区、提升大平台”行动,深化与中交上海航道局、上海国际港务集团的交流合作,加快常德港集装箱码头建设,申建常德保税物流中心。(市委办供稿)
来源: 常德日报
作者:市委办
编辑:白玲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