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寻道·问策·破局——汉寿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湘江畔“充电赋能”记

红网时刻新闻综合讯 常德日报记者 黎自来  通讯员 李乐中 易文涛 汉寿报道

十月潇湘,秋意正浓。10月14日至17日,一场旨在破局、寻策、赋能的思想洗礼在红网培训基地展开。汉寿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们在此集结,他们的行囊里,装着家乡父老的期盼;他们的目光中,寻求着乡村振兴的密码。

 参观油茶基地。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培训,而是一场将课堂直接“搬”到乡村振兴一线的“沉浸式”研学。从党性教育的初心叩问,到前沿阵地的实地取经,汉寿的“头雁”们在四天时间里,于湘江两岸的生动实践中,寻找着属于汉寿的答案。

 参观杨开慧故居。

铸魂:从“红色血脉”中汲取前行力量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培训从一场深刻的党性教育开始。杨开慧纪念馆内,学员们在一件件朴素的文物、一幅幅珍贵的影像前驻足凝望,革命先辈的信仰与坚贞,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电影《长征》的宏大叙事,更以光影之力,再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征程。这不仅是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精神的淬火。一位书记感慨:“乡村振兴何尝不是一场新时代的‘长征’?唯有继承这种不畏艰难、信念如磐的精神,才能带领群众走好我们自己的‘振兴路’。”

 微党课现场。

 观看电影《长征》。

问道:于“他山之石”间解析振兴密码

以红色历史赋能,向先进实践问道。学员们随即转赴浏阳、望城、宁乡等地的示范点,开启了一场寻求乡村振兴路径的“寻宝”之旅。

 参观劳模工作室。

在浏阳市张坊镇田溪村,村民众筹激活乡村旅游的“西溪模式”,让大家看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生动实践。这不仅是发展模式的创新,更是基层治理智慧的体现,它回答了如何“唤醒沉睡资源”、如何“凝聚人心共创业”的关键问题。

 在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大果油茶基地了解“油茶联盟”产业链整合机制。

在长沙市三知农业,“线下工匠坊+线上直播带货”的融合体系,正以新电商的浪潮重塑着农业的价值链。这里没有高谈阔论,只有手机屏幕背后的广阔市场,它深刻地启示着:乡村振兴的舞台,不仅在田间地头,更在数字经济的云端。

 参观长沙市三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劳模工作室,学习新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从沙市镇东门村规划先行的系统思维,到双丰农业将秸秆“变废为宝”的绿色循环经济;从望城区丁字湾街道将便民服务与“孝文化”深度融合的乡风文明建设,到宁乡鹊山村“共建共治共享”的“鹊山模式”……每一个点位,都是一本打开的“无字天书”,讲述着如何用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和产业发展的“千条线”。

聚力:在“思想碰撞”里谋划汉寿路径

研学现场的震撼,在分组讨论中转化为思想的激荡。围绕村庄规划、新电商、秸秆利用、乡风文明等八大议题,书记们结合汉寿的“水乡特色”“果蔬基地”等实际,展开了“火花四溅”的研讨。

 分组讨论。

“东门村的规划给我们提了醒,我们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必须有自己的蓝图!”

“三知的电商模式,完全可以嫁接我们的有机蔬菜和甲鱼产品,关键是要培养我们自己的‘新农人’主播!”

“鹊山的‘共建’理念是核心,回去后我们要立刻优化党员积分制,让每个人都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讨论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基于现实的深度思考与路径探索。如何将浏阳的“规划图”本土化?如何让望城的电商经验在汉寿落地生根?这些问号,在碰撞中逐渐变成了行动的感叹号。

启航:以“头雁担当”续写田野新章

为期四天的培训在收获与思考中画上句点,但更远的征程已然开启。正如太子庙镇涂家段村党总支书记王琪所言,他已在规划回村后的“三把火”:划分党员责任田、试水直播带货、开好屋场议事会。这不仅是个人学习心得的转化,更是汉寿全体村(社区)书记“学以致用、即刻行动”的缩影。

 参观浏阳市东门村村容村貌。

此次集中“充电”,是一次视野的开拓、一次能力的淬炼,更是一次思想的破冰。它让汉寿的“头雁”们看清了差距,更找到了方向;感受到了压力,更激发了动力。他们带回去的,不仅是几个“金点子”,更是一整套可借鉴的方法论与一股干事创业的澎湃激情。

 参观湖南省油茶良种定点育苗企业。

湘江畔取得的“真经”,终将在汉寿的广袤田野上落地生根,绽放出属于本地特色的绚烂花朵。一幅以党建为笔、以奋斗为墨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等待这群新时代的“领头雁”们奋力书写。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黎自来 李乐中 易文涛

编辑:黄刚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