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丹 常德报道
对症施策,分类消化;延伸服务,形成“温度+速度+态度”政务服务新常态……为集中解决一批群众身边具体实事“整治不动产‘登记难’”问题,今年来,常德市开展了一系列清零行动“回头看”,化解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并取得显著成效。
不动产“登记难”问题集中整治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明确的上下贯通系统抓好15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之一,也是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常德市委市政府及市纪委监委迅速行动,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严标准推进不动产“登记难”问题集中整治。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响应,周密部署,综合施策,排查化解工作成效显著。今年4月以来,全市共摸排问题项目86个,涉房共19287套。目前,已化解问题项目68个,涉房17301套。
对症施策,分类消化
不动产“登记难”问题的背后,是错综复杂的“个性”问题,办理者既要拿出超常办法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好,也要依法依规,严守“安全边界”,要有担当,有智慧,敢作为地去解决和处理。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刚告诉记者,他们要主动‘挡’在群众的面前,把‘登记难’问题解决好,交出让老百姓满意的成绩单。
今年4月以来,市、县两级工作专班依据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属地管辖、依法稳妥的原则,采取一类问题一套方案,叠加各类化解政策,分类处置不动产“登记难”问题。针对审批手续不齐全无法通过联合验收的,由住建部门组织房屋质量、消防安全验收,自然资源部门根据认定结论出具规划意见,办理不动产登记。在麻阳街项目现场,居民们拿着崭新的房产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开心地说:“感谢政府部门,让我们的房子有了合法的身份。”
针对建设单位违反规划审批超用地红线及跨宗地等原因不能办理登记的,自然资源部门组织对超土地红线按协议出让补缴土地出让金及调整跨宗地红线后,按省化解指导意见办理登记。
针对开发商欠缴税费、购房群众无法完成购房合同网签备案的,他们按照“证缴分离”“先证后税”的原则,由当地政府实施追缴,同步为无过错且履行相关义务的群众办理登记。今年7月,办证难题终于得到解决的桃源县垣景公寓的20户购房群众专门向桃源县委寄去了感谢信。
针对建设单位不配合提供项目建设资料、不申请规划条件核实和竣工验收导致群众长期无法办证的,自然资源部门借助纪委监委介入,积极会同相关部门联合攻坚。今年9月,石门县永兴街道刘家坪公寓楼的53户群众解决了困扰10年之久的办证难“心病”。
针对纳入国家保交房清单的项目,在守住安全底线、完成竣工验收的前提下,他们对购房群众已交清全部购房款、契税和维修金的,按照“群众无过错即办证”的原则,实现了“应发尽发”。
延伸服务,形成政务服务新常态
在组织、督导县市区开展不动产“登记难”问题整治工作的同时,常德市要求市、县两级自然资源部门深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总结整治经验,坚持举一反三,努力杜绝新的“登记难”问题。
为做好消存量、控增量,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构建从规划管控、用途管制、立项审批到建设交付、验收登记全建设周期的管理机制,强化“一码关联、一码服务”,加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日常监督管理,推动不动产登记与办证前置要件诸环节的闭合互动。
对群众反映的“办证慢”“办证不优” 等登记环节的问题,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常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紧扣“办好一件事”,推出“组合拳”,设置“潮汐”窗口、企业专窗,提供专人“帮代办”服务、上门服务。常态化实施“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竣工即交证”“网签即预告”等服务模式,启动抵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二手房“带押过户”、“商转公”顺位抵押、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视网集成联办以及24小时“不打烊”登记等便民措施,基本实现全程网办、同城通办、跨域可办;开辟“绿色通道”,在银行、开发企业设立延伸服务网点,推行“周六不打烊”制度,方便群众办证。
今年4月以来,常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着眼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或修订完善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制度》《失信行为人员管理规范》《关于启动“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工作方案》《上门服务工作制度》《“绿色通道”管理制度》等多项便民服务措施工作制度。
4月,常德市民之家不动产登记窗口新增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当月便收到了来自群众的点赞:“谢谢你们,你们热情主动的服务让我感受到了来自家乡的温暖。”
在为老百姓谋幸福的价值考量下,一批“繁杂琐碎”的事务性工作被“限时办结”,一批曾是难事、堵点的历史遗留问题迎刃而解,灵感四溢、精致入微的暖心创举,一件件从党员干部的交流论证中走进现实,不断刷新企业家、老百姓对常德不动产登记服务工作的评价与期待。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胡 丹
编辑: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