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5月15日综合(常德日报记者 裴维维 通讯员 莫丽萍 肖思洁 文/图)给丁玲做一份人物简历;运用“鱼骨图分析法”绘制不同时期的丁玲;体验美术编辑职业乐趣,为《中国》《北斗》设计新封面;用绘画或雕塑等方式创作心中的丁玲;了解一本书的“前世今生”并亲手制作线装书;近距离体验印刷术、桃源刺绣……经过长时间的精心谋划,常德市丁玲纪念馆研发的18门免费研学课程,于5月12日正式和市民见面了。
部分课程名称及封面。
这一系列研学课程基于深度挖掘丁玲相关历史文化,结合常德地方特色文化及馆内资源、空间,分为情景课堂和实践科普两大类,涵盖了非遗、科学、地理、手工、绘画、演讲、思维开发等方面。具体通过科普博览、情景演绎、手工创作、考察探究、文创设计制作、沉浸式游戏等多种形式,让青少年在观察、记录与实践中增进对丁玲及其作品的了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人生观,让他们“研”有所乐,“学”有所获。
如《绣布上的丁玲》课程,让孩子们用桃源刺绣表现丁玲的人物形象或其作品元素、概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让其了解非遗传统文化;《印刷的秘密》课程将带领孩子们了解印刷术的历史与制作技艺,并亲手印刷出《临江仙·给丁玲同志》,让他们感受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文明;《我为丁玲做简历》课程则是通过参观馆内展览了解丁玲的一生,然后用表格、文字或思维导图的形式为丁玲做一份人物简历……这些课程寓教于乐,趣味性、教育性、体验性、互动性较强。
据悉,常德市丁玲纪念馆计划将每堂课程的授课时间设定为1至2小时,并根据参与者不同年龄段,开展“菜单式”教学,供学校和广大青少年自主组合选择,以保证课程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各研学课程公告、报名方式等信息也将会陆续在“常德市丁玲纪念馆”微信公众号上发布。
常德市丁玲纪念馆将以此次研学课程建设为契机,在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等领域之间搭建起连接的桥梁,进一步实现资源整合开发利用,在提升和丰富纪念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优秀文化等方面不断出新招、见实效。
来源:常德融媒
作者:裴维维 莫丽萍 肖思洁
编辑:李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