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强化“小水源” 助力“大抗旱” 常德市今年已完成堰塘清淤扩容1240口

红网时刻7月28日综合(常德日报记者 杨晟 通讯员 陈勇奇 文/图)“连日来的几场雨,终于让堰塘里蓄上了一些水。”7月26日,站在一口堰塘前,澧县盐井镇白马庙村党总支书记陈华香舒了一口气。今年来,白马庙村抢抓工期,对村里9口堰塘进行了清淤扩容,新增蓄水11.6万立方,改善925亩的灌溉面积,切实增强抗旱减灾能力。

澧县盐井镇白马庙村新整修后的堰塘。

在常德市,像白马庙村一样,掀起小水源建设热潮的乡村数不胜数。据市水利局统计,今年下达常德市堰塘清淤扩容增蓄指标1300口,计划新增蓄水能力280万立方米。截至7月20日,今年全市省级计划内堰塘清淤扩容已完成1240口,完成率在95%以上,超额完成半年任务。

常德市小水源工程数量大,其中骨干塘有1.66万处,一般塘有约13.5万处。由于大部分小水源工程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数十年的运行,年久失修,蓄水、灌溉能力严重萎缩。2022年,常德市遭遇自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在连续数月的高温干旱下,农业生产用水难以保障,“水源蓄不住水”的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市水利局全力推动“千村万塘”扩容三年行动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对12000口堰塘进行清淤扩容整治。

“我们采取机械+人工的方式,对塘堰内淤泥、砂石和垃圾进行全面彻底清理,由于恢复农村小水源蓄水能力项目发动早、实施快、成效好,发挥了抗旱保灌的重要作用。”石门县白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镇整修堰塘400多口,有部分肥沃淤泥“变废为宝”运到恢复的农田地里,用于农作物种植,发挥淤泥最大效益。

同时,市、县两级政府安排了一定数额的奖励资金,对堰塘清淤扩容行动情况进行奖优罚劣、示范引领,形成上下联动、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项目完工后,水利部门及时开展验收工作,采取县级自验、市级抽验的方式进行,确保质量过关,为推动常德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利支撑。

来源:常德融媒

作者:杨晟 陈勇奇

编辑:李彩虹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