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9月22日综合(常德日报记者 姚瑶 李萌)9月20日清晨,林立的高楼被夜雨清刷得干干净净,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绿叶的芳香。家住常德市城区华达小区的黄化喜像往常一样,套上运动鞋、背起小挎包从家里出发,开启了两小时的晨练之旅。
“如果没有这个习惯,我怎么可能这个岁数还这么矫健?”口齿清晰、精神矍铄的黄化喜坦言,81岁的自己每天散步路线并不固定,“手机微信的步数攒到10000步就收工回家”,但轻松惬意的晨练时间也有烦恼:“老年人毕竟体力有限,走一段就想找个地方休息会儿”。过去,作为城市家具的休闲长椅分布得并不均匀,他指着市城区四眼井街与武陵大道交会处的一块石阶说:“累了,我们经常就在这里休息。”
“民有所需,我有所应”
经常在石阶上坐的黄化喜,决定代表老年群体就城市建设向市委、市政府提意见。5月15日,他在这封短信中建议:“城区道路两旁,每隔300至500米安装长凳,解决老年人散步后,有个休息之凳子(原来已装,因年久失修而破损)。”信中,他还道出了创建70岁以上进餐的老年食堂、更新常德职业技术学院1路车公交站台等建议。
老人没想到,短信发出的第二天,就得到了市委书记杨懿文的批示。在批示中,杨懿文嘱咐分管城市工作的副市长尹正锡:“这是‘办实事、抓落实’的一件具体事务,希望办好。”
民有所需,我有所应。随后,市政府召集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公交公司、武陵区政府及相关区属单位负责人,对黄化喜老人提出的民生问题逐项进行了会商、交办。
接到任务,市城管执法局工作人员对江北城区主次干道700余把休闲座椅进行了全面踏勘调研,经与上海同济大学专家学者商议,他们按照每300至500米设置一把座椅的标准,按照实惠耐用的要求重新调整了座椅材质,制定了新增216把、更换149把座椅的方案。7月30日,市财政局审定通过了预算报告,9月12日,塑钢坐板、铸铝基脚的崭新座椅全部安装到位。
在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1路车公交站台配备候车椅时,市城管执法局、市城发集团、市公交公司还对城区678座公交站台、79座快速公交站台、99个临时停靠站杆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存在的橱窗玻璃破损、候车座椅破损等问题作了及时处理,并着手完善工作联动机制。
关于老年人就餐的问题,相关部门也迅速作出了回复:先以武陵区长者食堂为试点,由武陵区组织,以社区、小区物业为单位,分年龄段、分类型精确统计区内老年人口数据、征求明晰老年群体就餐意愿及意向就餐方式,后续结合试点经验,再考虑多种模式联合运行,统筹规划、科学布点,逐步由武陵区延展至市城区其他区、最终建立长效机制将做法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覆盖。
抚摸华达大厦前新增设的深棕色长椅,黄化喜对党员干部们的为民情结赞不绝口。
市城管执法局对紫缘路、紫菱路、芙蓉路、沅安路合围区域增加216个塑钢座板休闲座椅。傅可以/摄
“路灯照亮了路,也温暖了我们的心”
为群众办实事是全市上下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被频繁提及的关键词。5月13日,就在黄化喜老人写信前两天,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刚刚专题研究了“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并于5月18日正式印发了《常德市“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围绕这一活动,市直单位共罗列公示办实事项目清单1037条,9个区县(市)和6区列出本级办实事项目清单365条。
6月17日,市委书记杨懿文上午主持“学史力行”专题研讨,下午实地调研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现场解决群众人居环境问题,并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会。在那次推进会上,杨懿文的一段论述通过新闻媒体刊载,让黄化喜几乎一下记住了全文:“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共同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真正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看到这段文字时,家住柳叶湖旅游度假区保利中央公园的黄浩林,同样感受到了亲切和温暖。
今年34岁的黄浩林来自广西,在常德从事汽修工作7年。这7年里,他成了常德女婿,并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安了家。然而因多方面原因,家门口的柳溪路路灯一直不亮。黄浩林将情况反映给市长热线,市政府随即召开柳溪路路灯修复专题调度会。会后,市城管执法局、市财政局、市经投总公司以及相关区属单位负责人,专门就柳溪路路灯修复工作制定了路灯修复方案。5月8日,路灯维护人员正式进场施工;6月7日,71盏150瓦LED路灯通过验收投入使用,施工工期提前一星期完成。
黄浩林在6月9日给市灯饰管理处的感谢信中写道:“路灯问题对我们居民来说不是小事,非常感谢市委、市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对老百姓的关心。如今柳溪路路灯全部恢复照明,路灯照亮了路,也温暖了我们的心。”
石门县蒙泉镇芙蓉学校航拍图。覃业彦 王朝/摄
“更精准地把握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武陵区穿紫河街道,居民在“一门式”服务综合受理窗口办理业务。徐珊珊/摄
坚持以上率下、突出见行见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市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5个多月来,为了办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各级各部门聚焦“学位、车位、床位、厕位”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4所芙蓉学校今年正式投入使用,新增中小学学位2.5万个,创建普惠民办幼儿园7所,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3所,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12200多个;规划改新建农村户用厕所13.8万多个、农村公厕200座;新建(划)城区公共停车位2000多个;新建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妇儿中心综合大楼,新址扩建市第一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新增农村敬老院养老床位1万多张。
为了办好群众密切相关的身边小事,市城区新建人行天桥4座,集中整治常德芷兰实验学校等交通堵点15处,新增公交线路20多条;聚焦灯不亮、水不通、路不平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完成车行道维护改造6190平方米,人行道维护改造9407平方米,管网维护清淤6360立方米,更换市城区下水道井盖300多套,清理污泥1.2万多吨,修整路灯500余盏,改造农村公路296公里。
为了办好方便群众工作生活事,各地各部门单位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优化政务服务,落实“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政策。市税务局窗口上线“企业开办专用涉税平台”,实现企业开办“一门进出、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一套表单、一次采集、一网通办、一次办好、一次送达”;市医保部门为医保异地安置办理“瘦身”,推出“网上办、掌上办”;市交通局窗口大力推行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市自来水窗口推行工程建设项目“一网通办”;市住建窗口推出了帮办代办服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机关把13个科室所有与项目审批有关的环节全部集中到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实行“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真正实现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只进一个窗。
翻阅《常德日报》,时间仿佛被拉回到6月17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会的那天下午。市委书记杨懿文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掷地有声:“我们要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更加精准地把握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要从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手,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要从基本民生着手,把群众普遍关心的‘学位、床位、车位、厕位’等现实问题办好办实;要从政务服务着手,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要从现实生活着手,把好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姚瑶 李萌
编辑:胡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