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罗双喜:从业20多年手术4万台 精益求“睛”点亮光明“视界”

微信图片_20210705213058.jpg

罗双喜。

红网时刻常德7月5日讯(通讯员 石欢)打开百度搜索页,输入“罗双喜”这个名字,词条显示非常简洁:眼耳鼻咽喉科专业的医生。

然而,他的从业经历、成长轨迹和口碑荣誉,却并没有这么简单。作为湘西北地区屈光近视手术完成量及成功率首屈一指的专家,他的专业修为和奋斗人生,是一条上不封顶的爬升线条。

1.jpg

罗双喜(后排居中)与同事合影。

从2004年落户常德市城区人民路开始,常德爱尔眼科医院迄今已经走过了整整17年的发展历程,并由一家民营医院逐步壮大为上市医疗机构。

罗双喜,就是这一蜕变历程不折不扣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当年的他风华正茂,却毅然放弃了公立医院的优厚待遇,选择到当时名不见经传的爱尔眼科发展,除了对自己专业的自信,还源于那份对于眼科事业的热爱。

征途从来多坎坷。从一名普通的眼科医生起步,到担任科室主任,再到出任院长,这里面的艰辛、波折和收获,非亲历难以体会。

3.jpg

罗双喜为患者施行屈光手术。

在与罗双喜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明显感觉到:不善言辞的他,一说起有关眼健康的话题,如同打开了话匣子,显得神采奕奕。他把从业几十年、施行手术数万例的专业修为,概括为简单的两个字:关注。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只有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一两件值得为之付出的事情上,关联关切、专注专心,方能拿捏自如、有所建树。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为人体的“第一感官”,它是新生命呱呱坠地后,与这个世界互动的第一载体。而这个赋予我们多彩生活的载体,使用频率最高,又恰恰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为了让更多人摆脱因“第一感官”出现问题所带来的困扰,罗双喜扎根屈光手术这个领域二十多年,以无私的爱心和精湛的医术,帮助4万多名近视患者重返清晰世界。

4.jpg

罗双喜为患者检查。

4万多例手术,意味着有4万多双眼睛需要藉此“改变命运”,意味着每一双眼睛甚至每一只眼睛都有不一样的个体差异,更意味着每一台手术都是对专业性和安全性的“试金石”,其挑战性不言而喻。

近视手术自上世纪中后叶问世以来,专业技术突飞猛进,屈光手术在全球开展得如火如荼。随着医疗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手术设备的人性化、智能化,人们对以飞秒激光为代表的屈光手术接受度越来越高,门诊手术量呈倍数增长,而这也对眼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jpg

罗双喜(右二)与同事。

活到老、学到老,从准分子激光到3D—smile全飞秒激光,从ICL晶体植入到精雕C+近视手术,每一项屈光手术新技术的问世,都是近视患者的福音,对技术细节的分析揣摩、刨根问底、精益求精,一直是以罗双喜为首的常德爱尔眼科屈光手术团队孜孜以求的目标。落实到每一个个体上,必须要投入百倍的精力和耐心,做好术前检查、适应症和预后方案,确保每一例手术万无一失,确保每一个追求清晰视界的人都能得偿所愿。

屈光手术说到底,只是一种矫正近视的手段。因此,在罗双喜这里,手术成功只是帮助近视患者走完了视力恢复的一半,而另一半,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手术本身更重要,那就是日常视力保护及术后良好用眼习惯的养成。

“防治结合”,罗双喜一直认为,防比治更重要,如同中医所推崇的“上医治未病”,一防的功效可抵百治。因此,除了身体力行他自己提倡的“院长门诊”,坚持亲诊亲术,他每年还要在繁杂的日常工作之余,投入大量精力,研究不同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的视力普查数据,得出相应结论,进而指导团队开展基础性近视防治工作。

专注“第一感官”,服务“第一感官”,呵护“第一感官”。罗双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第一感官”守护者的责任和情怀。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石欢

编辑:郑江晖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d.rednet.cn/content/2021/07/05/962667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