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史上的今天:毛泽东来到黄河岸边,为红军渡河选定地点

今天是2021年2月3日,85年的今天,也就是1936年的2月3日,陕北仍是寒冬,43岁的毛泽东来到黄河岸边,看到白茫茫的秦晋高原一片,披上银装的黄河,不禁诗兴勃发,几天之后,他挥笔写下了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

刚刚带领红军结束长征、落脚陕北,毛泽东来到黄河岸边,不是为了雪景,而是要和彭德怀一起查看水情、地形和敌情,为红军渡河选定地点。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才到达陕北苏区,落脚未稳,为何又准备东渡黄河呢?

2个多月前,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时,许多领导曾对红军下一步行动方向有过不同意见:有的主张红军应当以巩固陕甘苏区为主;有的主张往西,向宁夏求得发展;有的主张立即北出五原、包头,与日军争先机。但毛泽东主张,红军应当乘全国抗日高潮的形势,东渡黄河向山西发展,在发展中求得苏区的巩固。

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指出,党在新形势下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决定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由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率领,东渡黄河,东征山西。

2月20日晚,红一方面军在夜色的掩护下,从南起河口,北到沟口约100里的地段上,同时渡过黄河,一举突破了晋绥军的堡垒封锁线。3月31日,红二十八军也渡河参战。红军宣布,东征是为了实行各项抗日政策,争取迅速对日作战,并表示愿意停止一切内战,联合抗日。

历时两个多月的东征,取得了重大的军事和政治成果。红军的力量有所扩大,在山西开展群众工作,宣传抗日主张,建立起一些抗日游击队和游击区,为日后出师华北抗日前线开辟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来源:芒果云

编辑:李丽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