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0月21日综合(常德日报记者 谭明 通讯员 周乐易 张奕霏)
常德卷烟厂 1951年建厂以来,四易厂址、八轮技改、五次转型,从手工作坊、半机械化作业到自动化、智能制造转型,从“卫国”、“东方红”到“金芙蓉”、“芙蓉王”等牌号产销,从“学大庆模式”、“哑铃型”管理模式到“一体两翼”战略驱动,从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全省税利首户到湖南中烟旗下卷烟生产制造基地,常烟行走在中式卷烟发展道路上,富有老红军开创基业、延续长征精神、振兴民族工业的初心,富有伴随共和国成长、立足服务民生、发展国有经济的初心,富有响应改革开放、直面市场竞争、建设品牌工厂的初心,其初心醇厚,使命执著,深蕴先锋意识、幸福憧憬与大美追求,饱含民族的、时代的、奋进的历史足迹。
常德卷烟厂新址大门。李曼 摄
备受关注的常烟易地改造工程已近尾声,新烟城傲然之姿已然全面展现。这座芙蓉王现代新城,意味着再造了一个全新的常烟。新常烟不仅在于建成新工厂、新宜居,还在于配套新管理、新精神,尤其重在把握先锋特质、幸福指数和大美境界,构筑的是发展建设的新起点和生产生活的新格局,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融入的是划时代的“中国梦”。
2020年6月4日,是湖南中烟常德卷烟厂二车间搬迁的日子。10时许,常德卷烟厂党委书记、厂长向晓芳忙碌大半个上午后,站起来松弛筋骨。几声鸟叫吸引了她。她移步窗前循声望去,郁郁葱葱中,几只喜鹊正在觅食。她对一旁的办公室主任说,“好兆头。”
在相当多的城市建城史上,事关城市发展、凝聚城市财富的大型工业,多数集中在城市的西部,有人称此为“城市西现象”。冥冥之中,常德卷烟厂作为一座历经近70年辗转腾挪,积聚数代人砥砺奋进,创造了烟草界“王者荣耀”的“烟城”,以其千亿产业的航母之身,雄踞于常德城西,浓墨重彩地续写着城西聚宝盆的传奇。
1976年,常烟从青阳阁迁到三岔路时,三岔路正好在老常德城外的西边。尔后,常德城的西部边界,跳出“老”常德的老西门,越过“新”常德的屈原公园后,它的厂区也扩展到了洞庭大道,成为常德城西最为醒目的新地标。而今,常德城的西部边界已到了桃花源路。城市中轴线,也几近武陵大道和皂果路之间中心线。以前的“西部重镇”眼瞅着将成为“城市中心”时,他又一次拔腿而起,迁到了城市西北的芙蓉路与桃花源路之间。接下来,它将在这里再续“城市西”的崭新篇章——
荣光
西郊,这是个具有方位指向又泛化了的地名。在每座城市,都能找到一个叫“西郊”的地方。
1984年,何明喜来到常德。他从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分配到常德卷烟厂。
当年,这家全省卷烟生产企业中,仅有的两家大型企业之一,还在常德城向西几公里外田埂密布、稻花飘香的三岔路。对,就是老常德人称为“西郊”的地方。
当然,他也算是赶上了常德卷烟厂从青阳阁搬到三岔路后的第一个“高光时刻”。是年,常德卷烟厂年产卷烟达到创厂历史记录的77.63万大箱,产量等主要指标位居全国烟草行业第二位。次年,中国烟草总公司对卷烟实行计划生产专卖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常德卷烟厂的年产量就控制在70万大箱左右的水平。
消失的“机加班”
因为在学校学的是机械加工专业,何明喜来到常德卷烟厂后,理所当然地分配到了当时的动力车间——五车间的机加班。
常德卷烟厂早期的卷烟设备“进阶”十分缓慢。1951年建厂初始,从长沙采购的6台设备便是全副家当。1966年间到1975年间,厂里的工人搞“小发明”、“小革新”,土法上马自制新增了26台设备。搬到三岔路后,1975年到1985年间,常烟开启了建厂后的第二次设备大采购。
80年代的常德卷烟厂工人。
90年代的常德卷烟厂工人。
这些设备,结构简单、故障率高、易损件消耗大。为了节约开支,何明喜所在的机加班主要工作就是加工生产其它车间机器的易损配件。“图纸是我们从设备生产企业要过来的,就是钳、刨、铣的活,误差过得去就行。”
当然,何明喜当时并没有想到,5年后,他的机加班就成了常德卷烟厂的历史。1985年10月,常德卷烟厂进口了第一台MK8卷接机。这是当时湖南省烟草行业引进的第一台进口卷烟设备。是年,常德卷烟厂“七五”技改启动,1986年之后,常德卷烟厂陆陆续续从英国莱格公司引进了一条制丝生产线以及卷接机组等进口设备。
虽然财力的缘故,这次设备引进持续了近6年,到1991年“七五”技改结束,常德卷烟厂40周年厂庆,那批“爷爷”级卷烟设备陆续被淘汰。进口设备、新研国产设备精密化程度显著提高,故障率下降、易损件消耗减少,机加班自己加工的零配件已完全无法满足精密仪器的要求。机加班因此被调整出常德卷烟厂内设机构,归并到了“三产”企业,主要是面向社会开展小型机械维修、管道维修等业务,机加业务慢慢地淡出了烟厂员工的视野。
何明喜只在老五车间待了一年有余。“七五”一期技改启动,常德卷烟厂引进进口设备,专门成立了进口设备车间。1986年初,何明喜被临时抽调到进口设备车间跟班学习,随后又调到了厂技术处技改办工作。
若干年后,何明喜回忆起这次调动说,这得益于他是当时厂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诚然,1985年的常德卷烟厂,大中专毕业生确实可以用寥若星辰来形容。当年末,常德卷烟厂1733名固定及合同制职工中,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总共只有601人,不到职工总数的一半。其中,大专文化水平的只有40人,更是凤毛麟角。
而今,常德卷烟厂的人才结构,早已今非昔比。当年厂里中专生都难得一见,如今大学生早就习以为常。数据显示,目前常德卷烟厂本科及以上学历有1163人,约占在岗员工总人数的45.2%。
托了新设备“福”的胡刚
何明喜进厂后的第4个年头,胡刚也从常德工业学校毕业来到了常德卷烟厂。他回忆,当时的常德工业学校有专门的常烟班。
他被安排在五车间。此刻,厂里的车间编组进行了调整,五车间不再是原来的动力车间,而是卷烟生产车间。他被分配在MK95上做加丝工。
这是进口设备,在当时的常德卷烟厂那可是“宝贝疙瘩”,用的是最好的厂房、最强的班组来“伺候”它们。因此,胡刚说,他们车间成了全厂唯一有空调的车间。并且机器效率高,经常别的车间还在上班,他们就已经下班了。胡刚说,真的是“托了新机器的福”。
如今在新车间的工人。
而对于当时常德卷烟厂的大多数车间来说,落后简易的设备、艰苦的工作环境仍然是常态。曾在车间当过党支部书记的蔡运阶曾有过这么一段回忆:“工作环境差,车间相当拥挤,不到700平米的厂房,挤满了不同型号20台卷烟生产设备。车间不通风;仅有的几个窗户,为了防止烟丝流失而长期封闭。没有空调,就几台吊扇慢悠悠地转;没有除尘设备,一旦设备保养,员工经常灰尘扑脸。今天我们的车间宽敞明亮、干净整洁、恒温恒湿、台时效率高、有规律的作息,这样的工作环境,在当时来说真的不敢想象。”
当时,胡刚所在的MK95卷烟机是7人班组制。其中,车长及操作工(又称“挡车工”)1名、操作工副手1名、装盘工2名,加丝工2名、废品清理工1名。加丝工的工作职责就是给MK95加烟丝。刚入职的胡刚干的就是这份活,“每天的工作就是将烟丝从推车里用箩筐端出,再爬三个台阶,倒在MK95的烟斗里。”即便如此,胡刚说,比起其他车间的工友来,他们还是算不错的了。
随着设备的更新换代、进口设备的陆续装备,常德卷烟厂的生产经营不断走高。作为常德卷烟厂的主打品牌“芙蓉”牌卷烟,是当年红白喜事的标配,热销的那几年,常德西郊的三岔路成了常德城车水马龙最繁荣的地段。
第一根芙蓉王的荣耀与“期待”
事实上,胡刚只做了三个月的加丝工。因为人机灵、勤快,很快他被提拔为操作工副手。不过半年时间,又被提拔为车长及操作工。在这个位置上,他经历了“长城机”取代MK95”。这同样是一款进口机型,由英国莱格公司生产。这次迭代,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加丝工的编制,加丝工被自动加丝系统替代。“烟丝不再需要人工送丝,而是由自动的小车直接送到烟斗里。”
1990年代初,“七五”技改结束。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常德卷烟厂就再也没有如此大规模引进进口设备。此刻,常德卷烟厂迎来了一个低潮期。
1994年10月,芙蓉王从科研生产转入量产型生产。胡刚说,他就是当年“开”出第一支芙蓉王的人。然而,当时他操作的是一台“长城机”。若干年后,回忆起当年的那幕,除了油光发亮的烟叶,把机器围的水泄不通的厂里大大小小的领导、技术员,就是那台“长城机”。胡刚说,这是当时全厂最好的设备,是从车间里数十台卷烟机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一台保障最好的一台卷烟机。“毕竟事关厂子生死的政治任务,当然要用最好的机器。”
然而,这台“最好”的机器,几年后就全部被德国生产的PT70取代。“整个90年代,厂里的技改基本上走的‘填平补齐’的路子。由于财力有限,我们只能抓住机会,上面给什么设备指标我们就采购什么设备。”“七五”技改结束后,何明喜被安置到了设备科。他回忆,在9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厂里除了零星的设备更新,再无大宗采购。1990年代中后期,他受邀到江浙一带卷烟厂观摩新设备新厂房奠基,看到崭新的设备、科学的工艺布局时,羡慕和刺激让他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站在芙蓉花下照相也是荣耀
“芙蓉王”的上市,令走过一段“暗淡”期的常德卷烟厂再度焕发生机。随着厂子效益的不断改善,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原三岔路的老厂区已无法满足生产要求。
2000年,常德卷烟厂全年生产卷烟72万大箱,主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54亿元,实现税利30亿元。这年,联合工房项目奠基。当年的烟厂厂报是这样写的:“8月28日,位于城郊的我厂联合工房工地艳阳高照……”诚然,此刻的洞庭大道西段,依然是常德城城郊,依然是在“常德西”。
在设备科待了快10年的何明喜,这次又到了重点项目办公室,重点办的职能与当年的技改办无异。此刻,他已不再有几年前在江浙羡慕别家工厂的心情。按照当时的标准,联合工房是当年烟草行业最领先的工房。“以前,是别人有什么我们买什么,国家局批什么我们就要什么,所以搞得整个工厂卷烟设备像个‘大杂烩’。没办法,钱不够,话语权不重。从联合工房开始,我们的品牌价值显现出来,在行业内有了更大的话语权,我们集中更换了‘大杂烩’的设备,根据需要统一了机型,并且开始尝试按需定制设备。”
洞庭大道上的旧厂区承载着几代人常烟人的荣光与辉煌,而今它的使命已经完成,接力棒交到了新厂区的“手中”。
两年后,联合工房建成投产。回忆起当年的心情,胡刚说,那时候,能在联合工房前的芙蓉花下照张相,都是件非常自豪和荣耀的事情。“我们出去学习,对方一听说我们是常德卷烟厂的,立马肃然起敬。”
联合工房建成没多久,常德卷烟厂又启动了芙蓉王专线项目。于是,在常德卷烟厂职工的口中,联合工房又多了一个“老”字。比起上一个十年,设备迭代的速度,进入新千年的常德卷烟厂技改步伐显然加快的不是一点。中速机、高速机等等不断出现在常烟的车间里。原本科学的工艺布局,也不得不让位于“找空间放机器”。
2008年,常德卷烟厂“芙蓉王”单品牌突破了50万大箱,产销量稳居全国高档卷烟品牌第一。
成长
上世纪90年代,常德卷烟厂经历了一段暗淡。有人选择了“退出”。用胡刚的话说,“有门路的都走了。”他说自己喜欢摸“油脑壳”(方言,指机器零配件),并且也没啥门路,就留了下来。
暗淡终究只是暂时的,随着芙蓉王的上市并抢占市场,常德卷烟厂再次复苏,又摇身成了“香饽饽”。1997年,常德轴承厂的王先兵如愿进入常德卷烟厂。
“来这里,收入稳定、有成长空间”
王先兵是1996年从常德高等专科学校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已经“不景气”的常德轴承厂。
那时,作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生的他,每天的日常就是带着三四十个年轻人“选滚圈”。每个月只能拿到200来元的生活费,尽管省吃俭用,但依然需要家里补贴。
1997年,常德卷烟厂更新设备,面向社会招聘员工。得知消息的他,立马报了名,最终被录取。当面试官问他为啥选择卷烟厂,他不假思索的回答,“我要改善生活条件。来这里,收入稳定。”
第一个月,他的工资就涨到了580元。尔后,他的收入随着厂里的效益不断看涨。
他说他很感激常德卷烟厂,至少他不需要为生活生计奔波,不必外出打工找出路。工作之余,还能有空闲的时间照顾孩子。“去年孩子高考,考上了一所985院校,我很满足。”
稳定的工作,让王先兵的家庭没了后顾之忧,而随着常烟的发展,他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收获了成长。进入常德卷烟厂后,王先兵被分到了制丝车间。他是电工,很能吃苦,每天都是一身油污地泡在车间里。因为人勤快,很快就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1999年,常德卷烟厂联合工房项目引进一台水分仪,需要派员到出产设备的工厂进修。这是一次出国深造的机会,领导把难得的培训指标给了进厂不到两年的王先兵。随后,芙蓉王扩量项目,他获邀参与了设备技术论证、调试、工艺试生产等。2010年,他顺利晋升为技术员。并在2018年脱颖而出,成为常德卷烟厂仅有的9名工程技术专家之一。
王先兵说,“从一名普通的电工,成长为工程技术专家,我很感激烟厂给我的这一切。在这里,只要肯学习、肯努力,总会有你施展的空间。”
“田埂边的爱情与生活,同样也丰富”
王先兵经常说,他并没有经历常德卷烟厂的“阵痛期”,他是幸运的。对于胡刚这些80、90年代进厂的“老人”来说,他们的经历于王先兵又有着不一样。
1990年代末之前,老的联合工房还没有建成。常德卷烟厂在三岔路,尽管常德城边界在慢慢地向这里移动,最典型的还是屈原公园的建成。由于当时的常德卷烟厂周边还是农田,以至于胡刚和女朋友谈恋爱时,看着城里人轧马路,自己和女朋友只能轧田埂。
“那时,我们这里就是一座独立的烟城,周边都是农村。厂子里从俱乐部、电影院到幼儿园、学校、医院,一应俱全。周围的农民农闲时,就在厂子周边摆摊卖夜宵。”胡刚说,厂里留给他印象最深的还是当时的宿舍,四人间,有独立的卫生间。“这在当时常德市的其它厂矿,难得一见。”1994年,胡刚结婚,妻子是同车间的工友这种结合在常烟颇为寻常。结婚时,常德卷烟厂已经有了生活三区、生活四区。胡刚分到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
说到烟厂的房子,常德卷烟厂工艺品质部的江琛在烟厂报里有过一段回忆,她9岁那年随在常德卷烟厂工作的父母搬进了烟厂二区。此前,她们一家三口借住在亲戚家,眼瞅着亲戚要收回房子的时候,厂里给父母分了新房子。“是个单间,房子不大,也没有厨房,5家人共用2个厕所。”尔后,没几年,厂里又给她父母在烟厂一区分了个小套间,“套间很小,但是从此我有了独立的房间,真是感觉棒极了。”从行文中,她应该是在这个房子里度过了她的童年、少年时光,在她外出求学时,她们家又搬到了烟厂三区。“妈妈开门的那一刻,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居然有了一个大客厅,有明亮的厨房,还有单独的卫生间,晚上躺在自己的床上,心想住在皇宫也不过如此。”在江琛行文中,她们家后来又搬了几次家。
“只要肯干有想法,厂里总能给我们施展的空间”
在常德卷烟厂,有说不完的成长故事。王先兵如此,胡刚如此,袁建华同样如此。
1990年,袁建华从常德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分配到了常德卷烟厂。他算得上是王先兵的大师哥。他被分配到了制丝车间。灰大、味重、人多,这是车间留给他的第一印象。他一直待在车间里,期间虽然有过离开,但是很短暂。他先后担任过主修工、后来又担任过车间的电气技术主管。但是,这都是工人岗位。即便如此,因为工作认真,肯思考,办事扎实,1999年他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99年,联合工房项目上马。常德卷烟厂计划在新车间中应用自动化物流系统。这在当时全国烟草行业,都是首次,是非常先进的领域。这套系统事关整个生产流程,稍有差池,不仅整条生产线都可能面临更换,而且还会影响到全厂的生产。
在选任项目负责人时,摆在当时常德卷烟厂负责人案头的有6个人选,除了袁建华是车间电气技术主管外,剩余的都是厂里的中层负责人。用袁建华的话说,无论是资历、年龄、职务都在他之上。但是,最终领导勾选的项目负责人却是袁建华。
“坦率的说,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也是对我的信任。”
最终,袁建华不负众望,拿下了这套系统。
袁建华是个喜欢琢磨技术的人,闲下来就会琢磨来琢磨去。“恰恰我们厂的氛围就是这样,只要有想法,领导总会给我们施展的地方。”2007年,芙蓉王专线项目上线,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的要求,新上马的项目必须要应用中式特色工艺。
正当时,正在琢磨生产线自动化的袁建华,提出了虚拟车间的构想。他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厂高层的支持。“其实,当时我心里真的没有底,没有人搞过,还只是个构想。”抱着忐忑的心情,袁建华带着一干人开始技术攻关,如当年自动化物流系统一样,拿下了这个项目。这套系统一直在常德卷烟厂使用,直到2020年,常德卷烟厂易地技改后,搬到新工厂才停用。
2013年,常德卷烟厂又启动了“我创想我快乐”活动,鼓励一线员工建言献策。袁建华又提出了智能制丝线的构想,这个构想后被证实可行,被应用到了新工厂的建设。
经过多年的成长,袁建华取得了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但是,他一直都是专业技术人员。他说,他更喜欢的琢磨技术。不过,在常德卷烟厂,这并不妨碍他的成长。面向这批钻研专业技术的人员,常德卷烟厂有着自己的专业技术等级,他曾经是常德卷烟厂的第一位主任工程师,后来又是首批工程技术专家。现如今,他又被聘为湖南中烟首席专家。在常德卷烟厂,只有他和刘体刚两人。“在我们厂里,每个岗位都没有天花板,只要你肯干、肯努力,总有你施展空间的地方,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岗位,总能有体现你价值的地方。”
10月15日,2020年度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人选公示,袁建华以湖南中烟常德卷烟厂电气技术员身份名列其中。
跨越
1999年,联合工房项目启动,常德卷烟厂的主体迁移到了洞庭大道。随着常德市的扩容提质,它也从“西郊”也慢慢变成了“城西”。
2011年,适逢常德卷烟厂建厂50周年。当年,共实现芙蓉王生产115.67万大箱,实现工业产值393.98亿元。
2012年5月16日,常德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开工奠基。新工厂选址余家湾,这里是常德市“西沿东扩”的前沿,同样也在常德西。于常德卷烟厂,这无疑又是一次城西跃迁的壮举。
“这里将是全球最现代化的卷烟工厂之一”
上世纪80年代末,离开车间后,何明喜的绝大多数岗位都是在技改一线。于此次易地技改,何明喜用“脱胎换骨”来加以形容。
他直言,这是1985年“七五”技改、“十五”技改后的又一次大跨越。“‘七五’技改,我们半机械化到机械化的跨越,卷烟设备全部迭代更新;‘十五’技改,我们建成了联合工房,开始由机械化向自动化过渡。此轮易地搬迁技改,我们将开启智能化新工厂模式。”
此次易地技改,何明喜担任的是技改办副主任,参与和见证了这一全新项目的每日进程。他介绍,新工厂占地面积1076.91亩,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总投资45.6亿元(不包含专卖设备),生产能力按照160万大箱的年生产能力设计。是行业内唯一有预处理烟草特色工序、唯一结合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绿色工房、绿色建筑。其中,数字化、智能化、精益化是新工厂的基本内核,品牌工厂、智慧工厂、生态工厂、绿色工厂是主体特征。“建成后,它将是全球最现代化的卷烟工厂之一。并且,和当年在三岔路、在洞庭大道一样,又是常德西的新地标,是常德的一张名片。”
四大集成系统,实现智能智造的新跨越
袁建华告诉记者,智能制造是新工厂最大的特点和亮点。与老工厂不同,新工厂应用了卷包、制丝、物流、动能四大集成系统,以夯实底层生产运行系统为目标,对内部流程进一步的整合,提升整个工厂的智能制造水平。
洞庭大道厂区二车间卷包车间。
王先兵所在的制丝车间是每次技改都要更新设备的车间。1997年进厂至今,他已经经历了三次大的设备更新。其中,刚进厂时的设备仅初步实现机电控制,老联合工房开启了自动化模式,芙蓉王专线完成后,正式完成了自动化生产。此次,已是第四次大的设备更新。他比较说,这次更新以大数据分析为特点,引入决策系统,为机器注入了“大脑”。“比如,芙蓉王有很多品牌,我现在要装在一个层次柜子里去。但是,要装哪个柜子,芙蓉王专线是由人来选柜,人来分析。现在引入大数据分析和决策系统后,机器就会自动根据烟丝存储的量、存储的效率,包括其他数据来进行评估,从而决定这批烟丝最终进入哪个柜子。”王先兵说,新厂区的生产重新按生产工序划分了车间,分区间组织生产。以前一条线一个人,现在4条线就两个人。
洞庭大道厂区二车间制丝车间。
洞庭大道厂区的外景图。
胡刚也有同样的感受,虽然在此次搬迁中,卷包设备主要是“利旧”,但是也被加入了集成系统。“以前发生故障,需要修理工逐一排查;现在引入集成系统后,哪里发生故障,集成系统会立即显示出来。以前,我们是一个修理工管理6台机器,现在到新厂房后,我们一个修理工管8台机器。”
“绿色理念”夯实在工厂每个角落
与袁建华、胡刚、王先兵相比,阳卫群当年是最先进厂,同时也是最先“入驻”新工厂的老人。2015年,他作为技改办现场组组长进入了新工厂。当时,这里还只是一片荒地。同时期进入的一同事说,在这里要上厕所都得骑摩托车跑上两里地。他经历过常德卷烟厂的三次“西进”。回想当年,他说,“我们是从淤泥(城市远郊稻田边)走到了黄泥(城市西扩区)再走到了黄土(城市的西部边缘)。”
一尘不染的车间,曾是多少老一代常烟人的期盼。
作为现场组的负责人,他更看重的可能是“绿色工厂”这块。这是烟草行业内唯一采用内庭院设计的联合工房,这种设计方式,既利于增加车间自然采光度,又有效降低噪声;工房融合绿色设计理念,充分考虑海绵城市与绿色工房双重建设标准,屋顶绿化率占可绿化面积40%,并运用吸水、渗水、净水等技术,实现80%的降水不进入市政管网,95%的降水经过自然处理,打造生态水循环系统等。“海绵城市的理念,贯通在整个厂区的建设中。”而且,环保理念不仅在厂区内,还在车间里。工房的顶部及墙面覆盖了隔热吸音材料,节能、降噪、环保,甲醛释放量小于0.1毫克/升,吸音指标优于国标0.95标准。
“(新厂房)很舒服!就是太大了”
阳卫群今年58岁,再过两年就该退休了。他说,“在临退休之前,见证如此宏大的工程。真的心满意足。”
而面对眼前的这些,袁建华回忆起1990年刚进厂时,他说,那时候厂子不宽裕,过得很拮据。只要有了钱,就先采购设备,想买台空调,都是紧着有好设备、重要的车间装。“目的不是改善车间内工作环境,是为了确保车间内能恒温恒湿。”
新厂区卷包车间。
胡刚说,比起老厂房,新厂房更宽敞更明亮。“很舒服!就是太大了,走得有点累。”胡刚说,他2008年、2014年曾在德国工厂进修。“第二次去时,我发现,他们的城市还是以前的城市,工厂也是以前的工厂,没有一点变化。唯一变化的就是我当年的老师老了。回想我们,城市越来越漂亮,工厂也越来越先进,真的很满足。”
2020年8月17日,常德卷烟厂原洞庭大道厂区最后一台设备关闭,至此,常德卷烟厂易地技改搬迁工作结束,洞庭大道厂区使命结束。
鸟瞰新厂区。
再见,三岔路!
你好,芙蓉路!
又一个虎踞龙盘的常德西正在刷新现代工厂的新界面,以品牌工厂、智慧工厂、生态工厂的主体特征,诠释和注解着先锋工厂、幸福家园、大美常烟的共同愿景,常烟人致力于建设新常烟放眼新时代的价值定位,积极践行着湖南中烟“和 思维模型”,齐心协力谱写出湖南中烟“和 生态圈”、常德产业立市实践最美华章。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谭明 周乐易 张奕霏
编辑:姚晓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