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筑牢防范坚盾 密织管理网络

——常德市网格化执法赋能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

红网时刻 记者 胡丹 通讯员 唐家新 曹青云 常德报道

依法立规,用铁的制度和标准抓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效益;

持法为刃,卫片执法、控违拆违张开法治国土的“天罗地网”;

以法筑堤,织牢齐抓共管的责任网,紧紧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质量底线。

近年来,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在湖南省自然资源厅的指导下,加强自然资源和规划执法网格化建设。既有整治违法行为的“出鞘利剑”,也有提前防范、提前制止的“法治坚盾”,探索出一个运用法治思维推进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的“常德模式”。

夯实管理网 凸显节约集约效益

长期以来,地方发展与土地供需矛盾是一个难解的局。在法治框架下,常德市铺展开土地节约集约使用的破题之作。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首重管理。在各大开发区,闲置土地的界定、盘活是一大难题。然而,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截至2018年底,已成功收回中联重科、常德进拓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常德翔宇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10宗共计993亩低效用地,其中已重新挂牌出让土地547亩,处置率达55%。

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通过抓实管理举措,强化低效存量用地的处置。自2016年以来,通过对区内宗地逐一核查掌握地块详实情况,根据各地块用地低效原因对症下药,采取协议收回、依法转让、督促开发等多种措施开展低效用地处置工作。

精细化管理是处置自然资源利用问题的前提,闲置土地的盘活,离不开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扎实有效的土地节约集约管理。在国家和湖南省有关项目用地标准的基础之上,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谋划、主动作为,设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地使用标准,如:购地建厂房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得低于5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得低于150万元/亩,租用标准厂房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不得低于2000元/平方米;项目建设周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重大项目不得超过3年……从项目引进到投产达效,该区为入园项目的发展生命周期制定了相应的评审管理办法和土地使用标准,从产业情况、投入产出规模和强度、投资能耗、环境影响程度、科技创新能力、社会效益等指标开展综合评价考察,确定是否单独供地,类似上述取得土地后不按规定时间开发使用的闲置土地,得到清理和重新处置利用。

“在科学的产业规划指导之下,现已形成园区专业化、企业集中化、产业集聚化、土地节约集约化的‘四化’发展模式,以专业特色园区建设引导企业自主集中、产业分类集聚,最终实现用地布局集约。”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8年底,园区已建成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八大特色专业园区,以大约727亩的占地面积,布局了大约69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平均容积率为1.4,极大地提高园区整体土地利用水平。

为缓解大型企业土地供应紧张、中小型企业开发建设周期长、园区用地效率提高乏力等问题,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思维,推行“大项目供地、中小微企业供厂房”的差异化项目供地模式。以2017年6月启用的双创大厦为例,其占地面积约合31亩,仅2018年就接纳了238家小微企业入驻,按以往小微企业平均占地约0.5亩计算,双创大厦的建设节约用地近90亩。

撒开执法网 堵死违法违规行为

倚天为剑,常德市卫片执法蹚过一个个“深水区”;落地有声,控违拆违动真格,啃下一块块“硬骨头”。

围绕卫片执法,常德市成立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部下发卫片执法监督检查数据后,市卫片办根据内业审核情况开展外业核查工作,并与县级人民政府交换意见。对最终认定的违法用地,他们坚持“属地履责”的原则,由市卫片办代表市人民政府以下达交办函的方式责成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组织查处整改。

2016年6月,常德市以执法监察监管系统为基础,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一年两期”的土地利用多频次动态监测工作。工作人员借助技术设备,利用多频次遥感监测数据,通过对违法违规用地情形提前核查、整改,大大减轻了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压力。同时,对新开工区域情况的实时掌握,为及时调整规划和保障项目用地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决策依据。

为保护城市规划区建设管理,常德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常德市城市规划区制止违法建设行为和拆除违法建筑管理规定》和《常德市城市规划区制止违法建设行为和拆除违法建筑考核办法》等文件,明确了执法责任主体和考核程序,为抓好“一城四区”控违拆违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市控违拆违办负责人介绍,常德市坚持从“控”字入手,把“早发现、零漏查”作为控违拆违的关键环节。在市级层面上,成立了由原规划、原国土组成的联合督察巡查队伍,每天对470平方公里考核区域实施全方位、全时域、高频率的督察巡查。在区级层面上,“四区”政府担负控违拆违的主体责任,建立区控违办领导带队巡查、镇(街)负责人组织巡查、网格片区责任人包干巡查、基层组织和市民联合巡查、利用无人机立体巡查等多元化巡查方式,对违法建设和违章建筑,做到了“拖砖就问、砌墙就推、下脚就挖、举报就查”,违建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征拆腾地明显提速,征拆成本合理下降。

同时,常德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按照“控增量、消存量”的总体思路,形成了“源头管控、控拆并举、部门协同、常态监管”的工作新格局。新增违法建设基本实现“零增长”,存量违法建设逐步得到了消除。2015年至2018年,全市共拆除新增违法建筑1209宗24万平方米,拆除存量违法建筑1091宗21万平方米。

织牢责任网 探索联合执法模式

近年来,常德市卫片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已经由当初“国土部门单打独斗、以查处为主”的专项工作,逐步演变成了现在“多部门协作参与、以消除违法状态为目的”的联合行动。各相关部门既分工负责又联合协作,大大提高了常德市执法效能。

2017年3月,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与市森林公安局联合下发《关于建立国土资源部门与森林公安联合执法协作机制的意见(试行)》。实行2年来,市、县两级国土资源部门积极向森林公安部门移交违法占用林地案件,森林公安部门直接查处移交案件47件,涉及占用林地面积500余亩。

坚持压力传导,落实了耕地保护责任。常德将耕地保护责任分解落实,层层签订“责任状”,各级政府“一把手”是耕地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并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意见》,明确了各级政府在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主导地位,为强化土地整治工作组织领导奠定基础。同时,市县两级政府都把耕地保护工作纳入到了年度政府绩效考评体系。常德市一手抓破坏耕地案件的严查,一手抓耕地开发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是湖南耕地保护的一面旗帜,赢得了“全国土地整治看湖南,湖南土地整治看常德”的美誉。

针对土地、矿产利用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常德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相关制度。2017年,经历了2016年土地例行督察阵痛的汉寿县人民政府,启动集体建设用地管理考核工作,通过出台《汉寿县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暂行办法》《汉寿县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借助“一年四期”的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探索出了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模式,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自然资源管理新格局。新的工作模式和考核机制启动两年以来,部下发汉寿县的卫片执法监测图斑明显减少,违法用地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2016年以来,澧县人民政府和相关县直单位先后出台了《关于乡镇建设用地管理“五个严禁”的通知》《关于加强“两违”管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问责规定》等文件。这一系列文件的执行,对全县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起到了严格管控的作用,彻底扭转了前几年违法用地年年递增的态势。目前,鼎城区、津市市等地已经学习考察了“汉寿”模式,正着手加强本辖区的用地管理并优化相应的考核工作。

织牢责任网,架起“高压线”,不仅让执法人员增强了抵御权力干扰的勇气,而且为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划定“红线”。这就是法治支撑起的坚强堤坝。

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爱喜表示,常德将继续在耕地保护、土地节约集约、规划管控和联合执法等方面加强法治探索,推动自然资源和规划执法网格化建设工作不断取得实效。截至发稿时,常德又打响了“空心房”整治攻坚战……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值得我们更加期待。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 胡丹 唐家新 曹青云

编辑:白玲川

本文为常德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d.rednet.cn/content/2019/06/03/556952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