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桃源沙坪镇“村社共管”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红网时刻11月5日综合(常德日报记者 魏仙耘 孙玮怿)村党支部、村委会与专业合作社联手共管,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桃源县沙坪镇推出“村社共管”乡村治理新模式,农村社会治理有了沟通纽带和落实平台,许多“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村民的凝聚力、归属感、荣誉感显著增强。11月3日,秋高气爽,该镇赛阳村迎来了200多名游客。赛阳村虎凤蝶专业合作社62岁的社员王月来和10多位社员主动当起了志愿者,义务打扫卫生,提供各种咨询服务。

沙坪镇位于桃源县南部山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16个村(居)中有6个贫困村,上访多、矛盾多。如何走出这种越穷越乱、越乱越穷的现实困境?沙坪镇从赛阳村的脱贫攻坚实践中看到了希望。2016年,赛阳村村支两委牵头创办虎凤蝶专业合作社,村支委委员夏志敏出任总经理。合作社下辖蓝莓种植、乡村旅游等7个分社。村委会为合作社提供技术专家、政策对接、资源拓展等服务。2017年,社员们通过分红、劳务人均增收近8000元,村民们入社积极性高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因势利导,把入社资格、荣誉奖励、劳务派遣与村民是否热心村级事务、是否遵守村规民约等相结合,卫生维护、移风易俗、上访闹访等治理“难题”迎刃而解。目前,全村已有85%以上的农户入社,赛阳村这个老上访村成了无上访村,昔日的贫困村成为了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合作社建平台、村委会系纽带,全新的“村社共管”乡村治理模式显现成效,沙坪镇党委政府迅速在全镇予以推广。基层党组织强化对专业合作社的引导和管理,吸纳更多的村民入社;合作社通过对社员的资质审核与利益约束,激励村民参与村级事务,打破了“自扫门前雪”的小农意识,引导村民以合作社为平台和纽带,真正融入村级大家庭,积极倡导遵纪守法、孝亲友爱、爱社爱村、生态环保的文明新风,形成“村好我才好、村好我光荣”的乡村文化。良好的乡风民俗也吸引着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来。今年7月,新跃村通过合作社引进龙行天下鞋面加工厂,40多位村民就近务工。村里打牌的人越来越少了,原来开茶馆的村民黄梅松主动关了茶馆,也到鞋厂上班去了。

该镇党委书记彭晖表示,目前,“村社共管”模式在沙坪镇已推行一年多,全镇信访量下降80%,社员人均增收7000多元,年底所有贫困村将全部实现“摘帽”。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魏仙耘 孙玮怿

编辑:朱志姣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头条
  • 看点
  • 时政
  • 社会
  • 区县市
  • 乡镇街道
  • 公示公告
  • 教育
  • 健康
  • 房产
  • 阅读
  • 经济
  • 融媒体
  • 重要新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常德站首页